本報記者 劉鵬程 通訊員 李 平
在熟悉的環境中頤養天年,是大多數中國老年人的首選。政府如何搭建舞臺,讓熱心公益的社會組織和養老服務企業走進社區、留在社區,走進家門服務老人,卻并非易事。
作為國家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改革試點城市,江蘇省徐州市以試點工作為契機,著眼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先行先試,推陳出新,各試點項目精準聚焦,涌現了云龍區等一批省級改革示范區。
“我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做優做實示范創新,累計投入1248萬元創新示范資金,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業。”云龍區民政局局長周紹泰饒有興致地告訴記者:“我們的著力點放在研究老年人需求上,通過打造6種特色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新空間,盤活了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初步實現了居家和社區養老融合發展。”
品牌連鎖企業靠服務贏民心
下午2點多,位于云龍區民富園社區的社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熱鬧非凡。數十人的表演隊鼓瑟齊奏,歌聲嘹亮;中醫理療室外排起了長隊;棋牌室內的老年人自娛自樂、悠然自得,這些都是社康中心的服務項目。
“這個社區每天都有百十號老年人參加活動,我們圖的就是個人氣。”社康負責人王志福介紹說,“在社區立足,服務是第一位的。社康從家政公司起家,服務團隊大多與社區群眾非常熟悉,老年人有啥需求也愿意跟他們分享。久而久之,一些服務老年人的工作就理所當然地承接起來。”
目前,社康中心在云龍區運營了7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點,提供家庭服務、健康助老、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和用品代購五大類服務項目。社康養老服務中心還提供“助餐”服務,從中央廚房訂餐,滿足社區60歲以上的殘疾、獨居、空巢、孤寡且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們不同的飲食需求,每天只花十塊錢。
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提供日托服務深受歡迎,71歲的李女士獨居,因腦梗塞導致行動不便。子女雖會定期到家照顧,但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時,就將李女士送到社康中心接受日間照料服務。
此外,社康中心與徐州仁慈老年病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家庭病床服務中心,開展失能老人派駐“家庭醫生”入戶,小病在家養老護理,大病接醫院住院治療,治愈后再送回家養老。“相當于有一個流動醫院,圍著居家老人像醫院一樣的服務,受到失能老人歡迎。”王志福形象地介紹道。
目前,社康中心和全區20多個社區建立了良好的服務關系,覆蓋老年人口近萬人;積極踐行“一站式”服務理念,與多家單位和機構合作,推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源的市場融合;專門成立社康旅游百事通營業部,5年來累計組織了4.68萬人次老年人外地旅游,滿足老年人異地療養、休閑養生、旅游觀光的有效需求。
社區嵌入式機構連接服務與親情
家住云龍區彭城街道的宗爺爺已經88歲了,因腦梗癱瘓在床18年,女兒女婿工作忙,家庭長期照護疲憊不堪。心貼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把養老機構和居家服務中心開到社區8年來,女兒女婿隔一段時間就把宗爺爺送來托養一個月。這個中心將喘息服務、居家服務、機構服務融為一體,既讓老人得到照護和關愛,又讓子女得到了喘息和調整的時間。
不僅如此,心貼心中心還嘗試開展日托、周托、月托無縫對接、靈活方便的托養服務。轄區內王奶奶86歲了,但家里白天沒有人,兒子兒媳每天上班前先把媽媽送到中心日托,下班再把媽媽接回家,上班盡孝兩不耽誤。
此外,該中心還開展了助餐、助潔、助浴、助急、助行、助醫等全方位服務;利用嵌入社區的優勢,把家庭病床、康復護理、精神關愛等專業化服務延伸到老人家庭,利用機構里的護理人員、社工師、心理咨詢師、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為社區老人提供康復護理、精神關愛等專業化服務;依靠志愿者團隊,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各類形式的幫扶,把精神關愛同精準化、個性化、專業化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融為一體。目前,已發展了四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一家日間照料中心,居家服務覆蓋到徐州主城區云龍、鼓樓、泉山,直接服務60歲以上老年人8000多人,間接服務累計達3萬多人,培育了16個愛心志愿者團隊,安置300多人就業。
6種形態開辟老年服務新空間
云龍區積極按照“政府引導、部門協調、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思路,探索打造6種形態互補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除了前述連鎖企業和社區嵌入式機構模式外,政府主導型綜合為老服務模式、物業服務型、鄰里互助型和社工服務型模式也各有優勢,形成全區改革試點“一盤棋”。
由云龍區政府主導建設的養老健康產業園總投資1.4億元,建成包括區社會福利中心、區級老年大學及由三胞集團建立的大數據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醫養服務中心、遠程醫療系統等。還以信息化為平臺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集日間照料、保健康復、學習娛樂、精神慰藉、智慧養老五位一體的老年人頤養家園。
該區大韓社區以社區網格化管理制度為指導,充分利用物業、企業現有設施和人員優勢,建設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還依靠德居居家虛擬養老管理系統和呼叫中心系統,為小區老年人提供便捷上門服務,也深受老年人歡迎。
云龍區出臺的《加強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對助老志愿者注冊管理、服務登記制度、激勵機制和信息化均作了明確規范,積極開展全區最佳志愿者團隊評選,帶動鄰里互助幫扶,為老年人發揮余熱和共同構建和諧社區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云龍區在全區廣泛征集居家養老“微公益”項目,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創投,累計吸引省市區共約1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精準服務各類困難老年人開辟了新路。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