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牢牢織密兜底保障網 穩穩托起龍江民生底線
——改革開放40年黑龍江省社會救助事業發展成就

時間:2018-12-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郭冀平  

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社會救助經歷了試點先行、建章立制、探索轉型和完善優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從分散救助向綜合救助、從收入型貧困救助向支出型貧困救助、從生存型救助向發展型救助的轉變,回應了民生需求,實現了歷史性變革,也為民生保障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制度體系深刻變革,多維度、全覆蓋大救助格局扎實筑牢

黑龍江省于1999年正式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6年建立農村低保制度,2016年將實施60余年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轉變為特困救助供養制度,其間,全面落實國家《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要求,相繼建立并完善了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受災人員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等8項救助制度。在此基礎上,民政部門從省情實際出發,探索建立了黑龍江省特有的取暖救助制度,形成了9項制度合力構建的救助體系。

2015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救急難”綜合試點,并成為全國試點最多的省份,著力解決困難群眾臨時緊迫生活困難,在慈善組織設立了“救急難”專項基金,廣泛吸納社會力量進入救助體系,成為政府9項救助制度之外的1項重要補充。

同時,救助對象范圍不斷擴大,逐步涵蓋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受災人員、去產能新增貧困職工、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生活困難志愿兵、農村貧困老年人、農村困境兒童等各類困難群體,自此政策銜接、資源統籌、部門聯動、兜底有力的“9+1+N”的兜底保障大救助體系扎實筑牢,從各個維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傾力辦好民生實事,保障標準科學、合理、穩定增長

保障標準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衡量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標,省委、省政府始終將低保“提標擴面”作為民生實事和民心工程,堅持促進民生改善。

低保建制以來,省以上社會救助資金逐年增加,由最初的0.75億元增加到57.3億元,并從2011年建立了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特困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了社會救助標準科學、合理、穩定增長。

各類救助水平顯著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從2006年起實現“十二連增”,分別達到556元/月和3900元/年,較2006年提高了243%和471%;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封頂線不低于3萬元,單病種最高救助標準20萬元,臨時救助最高救助達到2萬元。

黑龍江省城市低保于2002年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市低保由1999年的12.5萬人增加至77.8萬人,農村低保由2006年的72.9萬人增加至94.7萬人,特困供養由6.3萬人增加至11.4萬人,城鄉醫療救助達到290.5萬人次,臨時救助達到26.7萬人次。

隨著救助標準的逐步提高和救助人群范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獲得了穩定的制度性保障。

全方位對接脫貧攻堅,農村社會救助兜底效能全面彰顯

2016年以來,按照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黑龍江省全方位落實脫貧攻堅任務,民政部門按照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的要求,全力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全省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均高于國家扶貧標準。

截至2018年7月末,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農村低保對象25.3萬人,占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40.9%,有力保障了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同時,民政部門不斷健全農村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加強農村低保規范管理,推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工作,為了進一步發揮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效能,2018年出臺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了社會救助兜底脫貧的具體措施,優化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幫扶舉措,確立了低保漸退制度,為在脫貧攻堅中全面做好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失能、半失能貧困人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

持續強化機制創新,精準施策、規范管理守護公平正義

維護好困難群眾最廣泛、最真實的公平正義,是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任務。

多年來,全省堅持機制創新和精準管理,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用工作標準提升帶動工作水平提升。

2014年省、市、縣三級全部建立了政府負責人牽頭、民政等30多個部門配合的協調機制,形成“共商救助事、協調出合力、全局一盤棋”的體系建設工作格局。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依托農村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和城市社會救助服務大廳(窗口),全省各個鄉鎮(街道)設立了統一的救助申請受理平臺(窗口)共1709個,打通了服務困難群眾“最后一公里”。建立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核對信息系統于2016年下半年投入運行,累計核對信息165.9萬條。建立政策性新增困難群體應急救助機制,圍繞國企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做好困難企業職工救助工作,2015年以來共將困難職工及家屬2.4萬人納入低保范圍,發放資金7250.2萬元,臨時救助困難職工家庭15.2萬人次,發放資金9321.8萬元。建立城鄉低保管理工作“六精準”機制,貫穿低保認定、銜接、退出、發放、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標志著社會救助事業進入了“科學規范、精確施救、專業管理”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愿景,民政部門還將繼續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把人民的幸福線作為工作的生命線,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不懈奮斗。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2.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