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麗萍
1月2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26家示范企業、10個示范基地和48個示范街道(鄉鎮)榜上有名。
追溯智慧健康養老發展的國家政策,2017年可謂一個黃金年份。經過前幾年的政策引導,到2017年2月,一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出臺,成為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創建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這是《行動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
2017年和2018年兩批試點工作的穩步推進,切切實實讓我們離目標又近了一步。在前幾年還顯得“高大上”的智慧養老,如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變得觸手可及。
運用“互聯網+”思維聯通醫養資源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的刁阿姨,每次出門都戴著一個智能腕表,可以隨時監測她的血壓、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數據,還設有一鍵呼救、親情撥號等簡易操作功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監測數據與老人親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云同步”。這塊智能腕表是2016年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健康家e養老計劃”試點時發放的,刁阿姨成了八里莊街道智慧養老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
長期以來,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著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智慧養老成為加強養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也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一個方向。人們正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養老資源,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智慧健康養老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不二之選。
作為一個整合的概念,“智慧健康養老”至少涉及“互聯網+”、醫、養三個方面。而從示范名單涉及的企業、街道、基地三方面來看,則涵蓋了服務的供需兩端。當前多層次、個性化、定制化的養老需求,呼喚養老技術的創新和養老服務的升級。通過智慧健康養老,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各司其職,通過平臺搭建,實現供需的有效匹配。
智慧健康養老的核心仍在服務本身
“一機在手,服務上門”。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振頭街道玉成社區的王奶奶,通過手機APP下單了居家生活照顧服務,系統平臺迅速派單出單,老人便捷地享受到居家上門服務。
四川省成都市科創智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孝行通智慧養老云平臺為基礎,結合線上運營平臺和線下服務站點,整合優質線下養老服務商,為政府主管部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及協調機制,滿足居家和旅居老年人生活服務、緊急救助、健康服務等需求。
根據《行動計劃》,目前中國智慧養老服務領域主要有六個方面: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相對于傳統養老服務業,智慧健康養老采用先進的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來提升和優化服務。這涉及該領域一系列的技術升級和應用推廣,在《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推動智慧健康養老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豐富智能健康養老的產品供給,包括針對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應用環境,發展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
養老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優化智慧養老設備,更需要在服務上做細做實,只有如此,才能贏得市場。智慧技術是手段,智慧健康養老的核心仍在服務本身。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左美云認為,智慧養老要以養老服務為中心,其目的應該是從服務端去方便老人。“養老是核心、是‘皮’,智慧是‘毛’。技術手段易得,關鍵是要通過技術把養老服務體系搭建和完善起來。只有有了一塊扎實的‘皮’,才能有鮮亮的‘毛’。”若不在服務上做文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依托智慧健康養老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
近年來,由于政府大力扶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全國各地在智慧健康養老發展方面積累了有益的探索經驗。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智慧健康養老基地以平臺+產業為主導,通過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社區模型——智慧章貢,構建章貢區整體養老生態圈。合肥市蜀山區依托養老設施+引入特色服務+搭建智慧系統的模式,支持鼓勵智慧化養老模式多樣化發展,深入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以養老資源最為集中的醫院、專業養老社區、鄉鎮敬老院三種服務主體為核心,通過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和健康養老智能終端,實現養老資源輻射周邊。江蘇省揚州市廣陵街道開創“互聯網+養老”“網格+網絡”的智慧養老新形式,積極構建政府、家庭、社會、社區四位一體的多元化養老格局。四川省邛崍市夾關鎮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硬件等信息技術產品,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監督平臺、定位寶、煙霧報警器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廣泛運用。
縱觀各地實踐,共同之處在于服務都依托智慧信息平臺建設,從平臺系統的模塊設置、功能植入到用戶使用、線上線下資源互動再到評價機制、政府監管、財務結算,每一環節都對應著一套標準流程體系,而這對于醫養服務的標準化建設意義重大。
當前智慧健康養老發展充分的地區已有關于標準化建設方面的地方經驗。例如浙江省紹興市在智慧養老的探索中,推出《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與管理規范》《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組織)基本規范》等七個地方標準,建立了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共涉及標準219項,其中紹興地方標準7項,企業標準80項。同時打造了一批標準化智慧居家養老社區示范基地,讓服務更貼近百姓需求。隨著各地的不斷深入探索,智慧健康養老必將推動行業標準化不斷向前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