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兒童工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民政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切實維護和保障兒童的基本權益,兒童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加大對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力度,形成了“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社會保護工作格局;規范了收養登記辦理,不斷推進完善管理政策,使收養成為孤棄兒童養育安置的重要途徑。
農村留守兒童:真情陪伴讓你不再孤獨
沒有孩子不依戀父母,也沒有父母舍得離開孩子。正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千千萬萬年輕的父母告別年幼兒女,離開家園進城打工,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民政部2016年到2017年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開發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建立信息數據臺賬。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
民政部會同7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共幫助78萬名無人監護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幫助1.8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批評教育失職父母9.1萬人,基本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目前專項行動已納入經常性、常態化關愛保護內容。
每年春節過后的火車站臺上,父母又將離家遠走,“小候鳥”們也要離城返鄉。多少孩子拉著父母不肯撒手,多少父母哭出了聲音,這些情景總讓路人也濕透了眼眶。有誰能代替父母看顧和陪伴這些留守的孩子?5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明確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的主要任務、介入方式和服務方式。督促鄉鎮(街道)設立兒童督導員4.5萬余名,村(居)設立兒童主任61.5萬余名,并實行實名制管理,加強了基層工作力量。隨著四川、貴州等地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的實行,“童伴媽媽”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監護、解決兒童需求、家訪陪伴,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猶如媽媽般的陪伴,彌補了心靈的孤單。
困境未成年人:多層次監護讓你不再無助
進入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事件頻頻見諸網絡報端,引發社會強烈關注。中央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為切實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民政部先后兩次在全國推動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保護網絡,探索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以社會監督為保障,以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聯合出臺《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建立了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通過全國近300個市、縣的試點,主動發現報告遭受家庭暴力等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或無人監護的困境未成年人信息,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2015年,由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民政部門提起的撤銷監護人資格訴訟案件成為全國首例,該案“是對沉睡的撤銷監護權法律條款的一種喚醒,具有極大的示范價值與標桿意義”。2016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吸收了試點工作實踐成果,建立了針對家庭暴力行為的強制報告制度,明確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主動報告責任,確定了撤銷監護人資格的申請主體,為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全面推動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撐。
福利院里的孩子:兜底保障讓你不再憂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美好的童年不再僅限于吃、穿、用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同等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醫療康復、回歸家庭溫暖,大齡孤兒面臨融入社會,對兒童福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六一前看望“明天計劃”手術康復孤殘兒童時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明天計劃’拓展規模、提高水平,使更多患兒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孩子受益”。此后,“明天計劃”項目的手術對象從最初福利機構收養的殘疾兒童擴展至社會散居孤兒。2018年制定的《“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實施辦法》,又拓展了項目報銷和受益群體范圍,優化了項目實施的工作流程,全面規范了項目資金的使用。民政部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13.3億元,共有12.5萬名殘疾孤兒得到了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
“教育很重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近年來,民政部開始實施“孤兒高等教育助學工程”,共支出部級福利彩票公益金1億元,資助了2300余名孤兒就讀,并從今年起對全國所有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的孤兒進行補助。
能有一個“家”,是生長在兒童福利機構的孩子們共同的夢想。家庭寄養、小家庭養育、類家庭養育等實踐,給生長在兒童福利機構的孤兒們營造了家庭氛圍,把家庭的親情化與機構的康復資源結合起來,使孩子們既能在家庭環境中成長,又能及時得到機構的專業康復和特教。
收養工作同樣也是兒童“回家”的過程。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收養關系當事人特別是被收養兒童的合法權益,民政部通過建立健全法制、規范收養登記、加強業務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推進隊伍建設等,幫助更多的孤棄兒童回歸家庭。2012年至2018年底,共辦理內地及港澳臺居民收養登記12.9萬例,外國人在我國內地收養子女登記1.9萬例,幫助近15萬名兒童通過收養回歸家庭,有效保障了我國被收養兒童的權益。
兒童福利是一項自帶溫度的事業,飽含著民政人的深情,更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希望。“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為兒童福利事業指明了方向。堅持兒童福利優先保障,擴大福利覆蓋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大對孤兒、病殘、流浪、留守等困難兒童的關愛和救助,未來的兒童福利之路任重道遠,更待策馬揚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