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在母愛里才會有孩子氣 ——記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兒童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李明英

時間:2019-04-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李建永

  靜雪是一名唇腭裂的腦癱女嬰,2012年剛收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兒童福利院時,由于她的月齡小,體質弱,唇腭裂,食欲差,四肢肌張力高,讓護理員李明英很費了一番心思。

  針對靜雪的情況,李明英制訂了專門的喂養計劃,進行專項康復訓練,堅持了一段時間,很有成效。三年以后,靜雪不僅能夠使用助行器行走,還會唱歌、朗誦詩。有好幾個護理員說,靜雪和李明英長得還有點像呢。她們對靜雪說,李明英就是你媽媽,孩子特別高興。年輕的護理員們經常逗她:“靜雪,你媽媽在哪兒呢?”靜雪就會嬌羞地笑著用指頭指向李明英的辦公室。

  “現在靜雪都上小學了,就在市里的一個學校。”說起靜雪上學的事兒,如今已是欽州市兒童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的李明英,眼睛里充滿了母親對孩子成長的喜悅和愛憐。

  苔花如米小

  那是2003年深秋,一個天高云淡的日子,李明英聽朋友說,欽州市社會福利院招聘工作人員。她一下子想起母親當年在托兒所工作的情景,對這份工作的印象就是照顧孤兒們的吃喝拉撒,覺得可以去試一試。應聘很快通過。李明英回憶說,當時感覺這份工作好像也不難,雖然沒能實現兒時當老師或醫生的夢想,但能在福利院做一份幫助孤兒的工作,也是滿心歡喜的。

  在2012年欽州市兒童福利院正式成立以前,當年的欽州市福利院,條件比較簡陋。一個房間里住著二十幾個孩子,只有兩個大人護理,負責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簡單又繁瑣。沒干多長時間,李明英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心情比擔子還要沉重。她常常是給這個孩子換尿布的同時,另一個或兩個孩子已經拉尿在褲子里了,自己的衣服被屎尿弄臟是常有的事。她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日復一日,即便到睡覺時,孩子的哭聲仍不斷地回響在她的腦海里,有時自己都會懷疑是不是神經質了?

  工作累,待遇低,還要繼續做下去嗎?李明英多次叩問自己,也曾閃過走人的念頭。然而,當她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渴望關愛的眼神、哭鬧撒嬌的模樣時,她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她暗中下定決心,再苦再累,也要幫助這些孩子快樂而健康地成長。

  “雖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護理員,但孩子們的快樂是會傳染的。每天看著那一張張稚氣的笑臉,感覺沒有理由不把他們照顧好。看著他們一點點成長,就感到無比幸福。”李明英漸漸地喜歡上了這份工作,一干就是16年。

  孩子能看出誰愛他,這是兒童所特有的一種本能。一個叫惜素的女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地中海貧血。她剛剛進來的時候只有一歲多,但臉上卻帶著與她年齡極不相符的愁容。只要一看見有人靠近,她就用一種戒備的眼光定定地看著。為了幫助這個心靈受傷的孩子,李明英經常讓她“待”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不時地和她說話,以解除她的戒備心理。跟她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握著她的小手,通過肢體的親密接觸,讓她感到并沒有被嫌棄。李明英還經常擁抱她,讓她感受到媽媽般的溫暖。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呵護,惜素已經有了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應有的模樣,每天都有開心的笑容。她已然能夠到寄養家庭寄養,享受家庭的溫暖。

  惜芷是一名8歲的小女孩兒,她性格活潑開朗、聰明伶俐,深受護理員們的喜歡。聽說院里要舉辦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她興奮地報了名,積極練習演唱歌曲。但因為節目太多,惜芷的節目被取消了。看到惜芷傷心的樣子,李明英心里很難過。她敏銳地感覺到,這就是孩子的需要,像惜芷這樣連坐都坐不好的孩子,也一樣渴望到舞臺上展示自己。李明英笑著對惜芷說:“節目沒有取消,你報的節目是我們護理部聯歡會的,他們那個活動是院里的,不一樣。”惜芷聽后立馬就笑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護理部臨時決定舉辦的聯歡會,在孩子們的殷切期盼中如期開始。18個節目中有唱歌、跳舞和詩朗誦,38個孩子參加了表演。他們開心極了!這次活動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志天平時說話聲音很小,但這次在舞臺上,他大聲地朗讀了《憫農》和《清明》兩首詩,把大家都驚到了!5歲的靜雪,往常參加活動,時間長一點就會發脾氣,但當天的節目進行了兩個小時,天氣又悶熱,可她專注地欣賞節目,一點脾氣都沒有。

  潤物細無聲

  李明英記得2007年,福利院所收的孩子大多數是殘障兒童,其中大部分患有腦癱、智力障礙或唇腭裂等疾病。此前,某社會組織與福利院合作,引入了“引導式教育”理念。有經過培訓的同事,使用輔具讓腦癱孩子坐起來了。李明英意識到,學習康復知識有多重要!

  “引導式教育”在護理部推廣使用后,護理員對孤殘兒童的看法明顯轉變,大家相信只要不斷付出努力,孩子們就能更好地康復成長。李明英被大家推選為小班組長,負責“星星組”(0-3歲嬰幼兒)的護理及康復教育。同事們反映,很難給唇腭裂孩子喂奶,容易出現嗆咳。李明英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慢點喂,奶液一定要從嘴角處慢慢流入。同事們稱贊,李明英比孩子的媽媽都細心。

  對于多數孤殘兒童來說,學習生活技能不是一件易事,一個簡單的動作往往要反復教,而效果微乎其微。有些孩子平時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卻很難講出生氣的原因。李明英每一次教孩子時,都非常有耐心,讓他們慢慢地鍛煉出自信心。

  傲程是一個腦癱徐動型的孩子。他剛到福利院時只有半個多月,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現他跟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頭控很差,手總是握著,腰也特別軟,抱他坐起來時,總是動來動去。李明英針對他的情況進行特別訓練:先練頭控,有時間就多抱他,讓他的頭直立;俯臥位抬頭;學坐凳時手打開抓住木棒并保持頭直立。過了一個多月,效果就看出來了:傲程的頭能夠抬起來了,腰有力了,手也會打開了,不經常握著了。后來,傲程便轉為家庭寄養。

  傲程的進步給李明英觸動很大。她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工作不只是簡單地解決孩子的吃喝拉撒,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深處接納這些殘障孩子。即使是腦癱的孩子,只要我們不放棄,使用恰當的方法,就可能讓孩子向好的方向改變。”

  福利院里的孩子們,沒法跟正常家庭里的孩子相比,功能發展會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慢一些,情感需求就更是難以得到滿足。而0到3歲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故早期刺激和情感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自從接觸到奧爾夫音樂后,李明英明顯感到,利用奧爾夫音樂進行親子教學有良好的效果。于是,她利用休息時間在網上查找資料,下載有關奧爾夫音樂方面的視頻,供早教老師參考。早教小組開展奧爾夫音樂課,老師會逐個抱著孩子一起感受音樂的律動。雖然每個孩子只有短短一首歌的時間,但他們都非常高興,不管是嬰兒還是兩三歲的孩子,都能看到他們眼睛里流露出歡愉的神采。現在,只要聽到熟悉的音樂,大一點的孩子就伸手要抱,因為他們的意識里已經植入——音樂響起,就要動起來。

  福利院里有很多腦癱、智力障礙孩子,雖然被遺棄了,但在他們內心深處,也一樣渴望與健康孩子擁有同等的父愛母愛。李明英帶著同事們用愛心關懷這些孩子,把“養、護、康、教”有效地結合起來,幫助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向了燦爛明天。

  陽春布德澤

  因為難,所以可貴。“在孤殘兒童護理工作中,最難開展的就是大齡殘障兒童的教育。護理員擔任的是一個媽媽的角色,不僅要照顧孩子們吃飽穿暖,還要教他們做人道理、生活技能、基本禮儀以及安全知識等等。”李明英說,這項工作實施起來真的是困難重重,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

  隨著福利院的發展,兒童的生活照料已經得到了較好保障,而7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占到全院孩子的71%,這些孩子基本上不是腦癱就是智力障礙,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作為負責業務的護理部副主任,李明英對大中小班的閑暇時光和課余時間做了具體的要求,不僅有游戲、生活自理技能、安全知識學習、知識競賽和技能競賽,還有每天到周邊觀賞景物、撿垃圾和到市場學習購物等內容;不僅要努力提高生活照料服務質量,還要把早期教育、引導式教育融入兒童閑暇時光,把生活自理技能融入課堂和生活中。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朝勝、詠樂、秀曉等幾個寶貝已經成為護理員阿姨的好幫手。他們不僅能夠自己整理衣服,每天起床后還能整理床鋪,幫助其他小朋友疊被子。孩子們在疊衣被、使用筷子和更換床上用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從中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自己的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從而增加了信心和勇氣。

  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們,李明英從來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早在2008年她就考取了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2015年被民主選舉為欽州市兒童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之后,又于2016 年順利取得了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而今,李明英又配合院部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引導式教育”標準化試點,她和部門骨干一起起草了《兒童福利機構特殊兒童引導式教育工作規范》……職業水平的不斷提升,讓李明英信心滿懷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據說,考察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它是如何對待兒童的。幾十年來,黨和國家對祖國的花朵一直關懷備至,持續加大對兒童福利事業的各項投入。民政部新近增設的兒童福利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俗話說,眾人捧柴火焰高。在政府投入之外,還有來自社會各界對兒童——特別是孤殘兒童的愛心奉獻。這些年來,李明英花費很大精力與一些慈善愛心機構聯系,獲得了不少幫扶資助。她說:“感謝這個世界有這么多愿意付出愛心的人,孤殘兒童的生命因他們的奉獻而更加精彩。”

  李明英用心血、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贏得一系列榮譽。2013年她獲得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稱號,2017年她的先進事跡被拍攝成微電影《平凡的一天》在欽州黨建新媒體平臺播放,2018年她榮登中國好人榜……可現年45歲的她卻一再謙虛地說,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后,要更加奮發有為地去工作、去奉獻,讓自己“配得上”這些榮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