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高起點謀劃 高質量推進 積極打造亮點 ——陜西著力培育打造特色民政品牌

時間:2019-03-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雷 耀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省民政廳緊盯追趕超越目標,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培育打造陜西民政特色品牌。

  規劃政策支持

  注入發展動力 提升服務能力

  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把民政事業發展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將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全省重大工程規劃,以省政府名義編制《陜西省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十三五”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陜西省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形成中央、省級項目引導、地方加大投入、社會參與建設的良好局面。扎實推進社區服務設施、特困人員供養設施、養老服務設施、社會福利設施以及信息化建設,基本形成涵蓋各項業務,各級互為補充、互相支持的民政服務網絡,有效提升服務能力,夯實發展基礎。

  同時,該省先后將57項工作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和年度重點工作進行推進,推動出臺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9件、規范性文件和制度性規定150余件,不斷健全民政法治政策體系,并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傾斜,為陜西民政事業注入強勁發展動力。

  聚焦主責主業

  高起點謀劃 高質量推進

  聚焦民政主責主業,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樹立“群眾的難點痛點就是工作突破點”的認識,陜西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全省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增強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對象與扶貧開發對象信息互通、標準銜接與政策對接,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規定程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事業改革創新。出臺居家與機構養老服務推進、養老服務市場開放、養老服務質量提升、醫養結合等系列政策。全省已建成運營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11036個,共有養老床位21.19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2.86張。將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納入各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中統籌推進,形成主體多元、服務多樣、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全省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9660個、床位9.8萬張,覆蓋全省56.8%的行政村。將老年人優待年齡由70歲下調至65歲,將享受高齡老年人生活保健補貼的年齡由80歲下調至70歲,惠及286萬老年人。2016年,陜西省被國務院辦公廳表彰為“落實養老服務業支持政策積極主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省(市)”,2017年、2018年,陜西省連續被民政部、財政部評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工作成效提升幅度大的6個省(市)之一。

  構建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區治理水平。規范城鎮社區居委會成員、專職工作人員管理和報酬標準。累計投入資金8.75億元,建成省級標準化示范社區319個。積極推廣旬陽縣“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西鄉縣“民情直通車”等基層社會治理經驗,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有效破解基層治理困境。積極開展農村幸福社區創建,堅持把農村社區建設與“美麗鄉村、美好家園”創建、精準脫貧等緊密結合。

  構建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提升社會服務效能。出臺孤兒大學生生活保障政策,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660萬元,對全省1648名孤兒大學生給予生活、學業及就業等方面的資助。在省級層面建立殯葬救助制度,累計下撥8776萬元,對城鄉低保對象、流浪乞討人員及其他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給予每人1000元補助,約4.5萬群眾獲益。省級財政累計安排以獎代補專項資金6.22億元,全省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69個,農村公益性公墓1548個,殯儀館25個。建成全省殯葬管理信息系統,全省殯葬業務實現在線統一規范辦理。建立由28個成員單位組成的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數據動態管理制度,完成留守兒童信息錄入,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率、勸返復學率以及戶口落實率均達100%。建立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制度,實現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全覆蓋。

  提升改革創新成效

  加快項目建設 積極打造亮點

  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全省民政事業保持了發展速度快、出臺政策多、投入經費大、惠民成效好的科學發展勢頭。

  陜西省累計下撥民政事業經費849.15億元,新建改擴建各類民政社會服務機構2萬多個,較好地解決了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等項目的日常運轉以及機構編制問題,大力推廣社會福利園區建設模式,創新民政項目運營管理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從2012年開始,陜西省政府同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五年共招聘11038名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開創全國先例,城市社區治理力量有效加強。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民政工作力量的意見》,推動各地全面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結合鎮村綜合改革,在全省所有鄉鎮(街辦)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或社會保障站加掛民政辦公室的牌子,落實編制3157個,配備工作人員4956名,平均每辦(站)工作人員3.8名。為全省16992個行政村配備民政協理員,形成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無縫覆蓋”的基層民政網絡體系,確保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

  積極打造亮點,指導各地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如旬陽縣“三治融合”社會治理創新經驗先后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王勇等國務院領導批示,并被中央級黨報黨刊等主流媒體深度報道;西安市構建“1+N”社會救助體系,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大荔縣殯葬改革模式在全國推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3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