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夯大國區劃之基 固地名服務之本 ——新時代區劃地名事業煥發勃勃生機

時間:2019-04-0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祝 闖

  郡縣治,天下安。改革開放以來,區劃地名工作作為重要的行政管理內容、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升地名公共服務水平、維護邊界地區平安和諧穩定為重點,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劃地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行政區劃管理和地名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推動區劃地名工作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探索和實踐不斷深入,區劃地名工作已駛入法治化、科學化、信息化的快車道,正在時代的變革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優化行政區劃設置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行政區劃是國家對行政區域的劃分及其政權的設置,是黨領導人民依照憲法法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行政區劃設置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大幅提升。針對我國城鎮結構體系失衡的突出問題,國務院批準新的設立縣級市標準,啟動以提升質量、增加數量為方向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工程,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2018年10月,國務院頒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強化了黨對行政區劃工作的領導,突出了加強頂層規劃的要求,完善了行政區劃管理原則方針,細化了行政區劃管理程序,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大力加強行政區劃調整審核規范化建設,積極穩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2012年至2018年,穩妥有序實施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176件,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政區劃載體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國家工作重心向經濟轉移的需要,我國以市制的改革和完善為重點,對行政區劃進行了審慎有序的調整,逐步形成了當前的行政區劃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政區劃設置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鄉鎮撤并工作陸續開展,鄉鎮布局更加合理;市領導縣體制全面建立,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撤縣設市、撤鄉建鎮設置模式確立,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得到增強;縣(市)改區和市轄區結構的調整,理順了市和縣(市)關系,整合了市和縣(市)資源,減少了市和縣(市)重復建設;根據民族自治需要和各少數民族聚居情況,新設置一批民族自治地方;適時對一些原有的人民政府駐地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特別是縣級政區)的政區政府駐地進行調整,為城鎮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地名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重心由管理轉向服務

  地名是重要的公共產品,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地名工作。2018年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各項任務完成。在歷時4年的時間里,共普查地名1320多萬條,普查跨省界地名1.2萬余條,新設、更新地名標志68萬多塊,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地名數據庫,形成了標準地名圖、錄、典、志等一批轉化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地名工作以兩次全國地名普查為支撐,沿著強化管理、提升服務這條主線不斷前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城鎮化快速推進、大量新生地名不斷涌現的現實,地名工作逐漸將重心由管理轉向服務,地名管理服務與文化建設持續加強。啟動實施了地名公共服務工程,修訂完善地名管理法規及相關技術規范,印發《關于加強地名標志設置和管理的指導意見》,創新設置新型地名標志,為社會提供更加便捷的地名標志導向服務;規范地名命名、更名、譯寫和用字讀音,制定了朝鮮語等系列外語地名譯寫導則、南極地名命名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審定發布6個藏南地區標準地名、13220個我國部分海域海島標準名稱、12個“冥衛一”地名標準漢字譯名,命名了一批國際公有領域地名,開展了“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地名譯寫審核工作;分級分類分批開展古縣、古鎮、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先后認定“千年古縣”地名文化遺產99個,廣泛開展地名文化展覽、知識競賽、圖書編纂、影音作品制作等活動;37個試點地區圓滿完成地名地址庫建設試點。

  成績有目共睹,問題不容忽視。當前,地名管理法規建設還較為滯后,地名命名、更名審核把關還不夠嚴格,仍然會新生“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地名。對此,從2018年開始,民政部聯合公安部等6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的通知》,新一輪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正在進行中。

  深化界線管理 維護邊界地區平安和諧穩定

  行政區域界線是毗鄰行政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國家依法實施分級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歷了調處邊界爭議、全面勘界后,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重心從界線勘定轉到了界線管理。

  界線聯檢是加強界線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截至2017年底,民政部完成第三輪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任務,共68條、總長6.2萬公里。2018年,啟動了第四輪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

  作為邊界管理的另一項重要內容,維護邊界穩定關乎邊界地區社會安定團結,是邊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深化平安建設”的要求,近年來,民政部在之前平安邊界建設相關工作的基礎上,突出平安邊界創建這條主線,逐步建立了聯席會議、聯誼互訪、糾紛排查、聯合查處、爭議調處等長效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綜治部門協調指導,民政部門強力推進,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邊界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的平安邊界建設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國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把平安邊界建設工作作為本地平安建設工程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工作考核目標;全國68條省界全部簽訂了平安邊界創建協議;15個省份發起建立的區域平安邊界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已經產生擴散效應,帶動了其他省份參與活動,并向全國發出倡議書。

  致知力行,繼往開來。隨著行政區劃設置、地名服務、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的進一步科學化、法治化和規范化,地名管理更加規范、高效,邊界地區平安穩定得到鞏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更加協調健康。這一切都讓當下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