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按照“救急、救難、公開、便捷”的原則,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創新工作機制、夯實醫療兜底保障工作,幫助困難群眾減輕看病就醫負擔,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障維護他們的基本健康權益。
巴中是秦巴山片區連片扶貧核心區域,全市有484個貧困村,最高貧困發生率為8.5%,全市脫貧攻堅總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49萬人,其中,因病致貧22.2萬人,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5%;有城鄉低保對象40.38萬人,特困供養人員1.56萬人。全市年度醫療救助15.26萬人次,其中,資助參保10.76萬人次,住院和門診救助4.5萬人次;醫療救助支出1.2億元,其中,資助參保849.5萬元,住院救助和門診救助11150.5萬元。
強化政策保障
健全醫療救助體系
“醫療救助兜底一批”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重要內容,巴中市高度重視,連續兩年將醫療救助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目標任務考核縣區。2017年,將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工作納入全市公開承諾辦理人民群眾亟待解決的難事急事要事推進;巴中市人大定期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專題詢問,及時解決醫療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多次召開全市社會救助聯席工作會議,財政、衛計、人社、扶貧移民等部門共同研究醫療救助及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各級財政加大投入,2014年以來,僅市財政就投入2700萬元用于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不斷完善政策制度,依法依規開展救助工作,相繼出臺《巴中市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方案》《巴中市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巴中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扶助辦法》《巴中市臨時救助辦法》等文件,明確救助對象,規范醫療救助程序,統一市內救助標準,實現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突出救助重點
狠抓救助政策落地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巴中市部分農村困難群眾“小病拖、大病扛”,現狀堪憂。針對實際情況,巴中市積極打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組合拳”,重點圍繞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對象、低收入群體開展醫療救助工作。
巴中市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適度資助低保對象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所需資金由縣區財政預算和醫療救助資金負擔;特困人員住院治療費用,按個人實際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全額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縣域內公立醫院住院全額報銷,轉診到市級或市外的,由醫療扶助基金分別按70%、50%給予醫療扶助;低保對象住院治療費用,根據個人實際負擔的合規醫療費,按70%的比例救助,一個年度對同一個人醫療救助封頂線為10萬元;低收入群體根據個人實際負擔的合規醫療費,2萬元(含)至5萬元按30%救助,5萬元及以上按40%救助,一個年度對同一個人醫療救助封頂線為5萬元。
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通知》,特困人員門診救助標準參照建檔立卡貧困戶門診救助標準,根據不同病種,分別給予每年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門診救助;逐步將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整資源齊發力
多元化籌集救助資金
巴中市整合多部門資源,于2015年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扶助基金”,集中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扶助,主要整合民政部門醫療救助資金40%、紅十字基金、殘疾人康復項目、慈善會基金、財政專項預算等資金項目。
2016年,巴中市整合醫療救助資金2300萬元,專項用于脫貧攻堅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發動社會募捐150萬元,幫助困境兒童中的白血病、腎病綜合征等兒童解決醫療費用問題。
優化救助程序
方便困難群眾就醫
巴中市依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金保”網開發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軟件,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賠付和民政醫療救助三網統籌,民政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賠付三項業務“一站式”受理,同步結算,醫療救助資金由醫院直接支付給住院對象,實現困難群眾住院“網上辦、立即辦、馬上辦”“隨來隨治、隨走隨結”,避免民政部門、醫院兩頭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救助服務。
目前,巴中市2區3縣200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近200家公立醫院開通了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縣域內鄉鎮覆蓋率達100%。2017年,線上救助20672人,線上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827萬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