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通訊員 楊秀益
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湖南省懷化市,所轄13個縣(市、區)都是扶貧攻堅片區縣。近年來,懷化不斷強化“悠悠萬事、脫貧為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大批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主動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的好路子。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說,脫貧攻堅不僅是著重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偉大實踐,還是涉及貧困地區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社會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
之于懷化,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凝聚起來的合力,與政府的扶貧力量有機融合、相互支撐,無疑是這場變革中的重要力量。他們堅持需求導向,注重精準幫扶;他們嵌入鄉村振興,注重區域發展;他們堅持一案一策,注重智志雙扶,為脫貧攻堅的更精準、可持續起到了推動作用。
截至2018年底,懷化登記在冊的2169家社會組織中,已有60%以上參與脫貧攻堅等社會公益活動,在愛心助學、產業幫扶、技術培訓等方面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超過2.01億元,幫扶困難群眾超過28萬人次。
集合優勢力量 匯聚民生活水
建立具有社會組織特點的精準幫扶模式,聚集更多更優的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是懷化市引導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有創新性發展的重點課題。
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現狀,懷化市把專業的社會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通過鏈接市場資源,放大產業輻射功能。在溆浦縣棗子產業協會會長夏洪師看來,就是要立足于這個大時代,讓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有創新性發展。
兩年多來,溆浦縣棗子產業協會免費為貧困戶發放棗苗并指導種植的面積已達1000畝,由協會負責統一提供棗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病蟲防治、統一保底價回收產品、統一加工銷售,按最低保護價簽訂收購合同,提供固定保底收購價,讓貧困戶的棗果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產業風險。舒溶溪鄉曹家溪村黨支部書記夏少艇說,專業社會組織的介入讓貧困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便融入產業發展,如今山果變成致富的甜果,讓村民脫貧致富更有了信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懷化市水果行業協會發起“瓜果飄香”公益扶貧項目,采取對接項目貸款、免費提供種苗、技術支持、農資籌措發放、銷售平臺搭建等多種方式,扶持貧困家庭水果、中藥材及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共計產業幫扶 2.2萬人。
“社會組織實現了脫貧攻堅中需求和資源的有效對接,最大程度匯集了民生活水。”懷化市民政局局長張勇介紹, 目前,懷化已將社會組織扶貧和開展公益活動作為社會組織監管重要內容,加大對社會組織影響力中開展扶貧或者其他公益活動內容的核查評估比重,多渠道、多形式推動社會組織為脫貧攻堅凝聚新的力量、注入新的動力。
堅持問題導向 疏解民生痛點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懷化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實施社會組織“專業人才服務山區計劃”“服務機構牽手計劃”等項目,確保民生痛點及時疏解,真正讓群眾成為最大受益者。
2016年,懷化市民政局引入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在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洞雷村開展“三區”服務項目,探索鄉村可持續發展之路。三年來,駐村社工站不僅服務了社區“三留守”人群,還通過挖掘當地農產品資源、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培育了生態種植、農產品加工等社區經濟項目。
“并未盲目地進行外來產業引進,而是更接地氣,更好地回應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個人情況及發展需求。”駐村社工楊菁介紹,通過組織社區中的貧困戶組成互助學習小組,幫助其擺脫“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還通過發展生態種植技術小組,利用本地優勢的生態條件及環境發展優勢產業,探索出一條環境友好、生態保育的互助生計嘗試道路。
2017年初,社工站在村內倡導生態種植,采取了請進來、帶出去的方式進行培訓。貧困對象楊云鳳主動加入社工站組建的生態紅糯米種植小組。通過生態種植的嘗試,楊云鳳接到了廣西娘家親朋好友的農產品預訂,找到了一條自我造血的路,經濟收入得到提高,獲取收入的途徑拓寬。
與社工站發揮“一個中心、多點發力”理念一致的,還有來自多個社會組織的創新探索——
懷化市志愿者協會聯合多個社會組織發起鄉村兒童微愛互助計劃,2018年與輕松籌微愛互助平臺合作,為1233名大病患者家庭募捐資金3780多萬元,為患者及其家庭減輕了因疾病帶來的負擔。
洪江市志愿者協會對創建運營的愛心超市進行改革,不僅將整體營業額的2%捐贈給慈善部門用于公益事業,還通過植入慈善與扶貧理念,將這個物理平臺變成了扶貧資源的交換平臺。他們針對精準扶貧對象搭建特色綠色生態農產品中轉站,構建邊遠山區農村與山外市場互通的橋梁,幫助精準扶貧對象增收。還借助新媒體及電商平臺,對貧困戶的特色農產品進行線上、線下一體銷售,實現扶貧幫困的目標。
注重志智雙扶 夢想變成現實
智和志是內力內因,脫貧攻堅必須堅持志智雙扶。
培養一人,脫貧一戶,改變一生,造福一方。自2014年開始,懷化市慈善總會率先對接發達地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和實現高質量就業。當年9月,首屆“湖南(懷化)慈善勵志班”的212名貧困孩子踏上了去往江蘇揚州旅游商貿學校求學的火車。截至2018年,這個慈善勵志班已經幫扶困難家庭學生626人,學生畢業后全部推薦安排工作。
“助人要助心,扶貧要扶志。”溆浦縣七善軒青少年服務中心負責人舒麗春介紹,自2015年機構成立以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失依花朵”等有教育缺乏的兒童群體,開展了國學公益講座,國學公益夏令營、冬令營,“430”國學公益課堂,惠及10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三江鎮的魏晶晶父母過世,從小跟著奶奶生活,性格內向,通過參加夏令營學習樹立了自信心,還獲得了夏令營演講比賽第一名。
“夢想課桌,托起夢想。”懷化市慈善總會聯合市志愿者協會發起的“夢想課桌”項目,已為70多所貧困山區學校捐贈了7500套課桌椅,幫助貧困山區學校改善學生學習條件。全市多個慈善組織還采取愛心超市送物資、愛心家庭送溫馨、愛心老師送知識、愛心醫生送健康的方式,精準幫扶偏遠山區教學點留守兒童。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硬任務。懷化市在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中,通過樹典型帶動全面、抓重點推動整體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創新的重要、實干的意義。脫貧夢,中國夢。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社會組織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