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山東聚焦兜底脫貧 編密織牢社會救助保障網

時間:2018-12-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于 艷

今年以來,山東民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健全工作機制、提高救助標準、加強規范管理、深化便民服務改革,進一步編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為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完善兜底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留守”人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山東省民政廳今年相繼制訂印發民政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加強民政脫貧攻堅工作意見和深度貧困地區民政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完善民政扶貧政策體系。

為確保“兜住底、兜牢底、兜準底”,近日,省民政廳聯合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制定印發《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意見》,拓寬低保兜底保障范圍,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城鄉低保保障范圍,并規定申請人家庭可以擁有維持家庭成員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家庭財產,并明確要求按贍(撫、扶)養人的贍(撫、扶)養能力計算贍(撫、扶)養費。

提高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水平

山東省建立完善與消費支出、物價上漲掛鉤的社會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其中,城鄉低保標準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25%和30%動態調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臨時救助標準由原來的城鄉低保標準的3-6倍提高到3-12倍,實現城鄉統一。

社會散居孤兒、機構養育孤兒、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20元、1400元、500元。將經濟困難老年人高齡津貼、失能護理補貼和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整合,統一歸并為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其中,對60-79歲、80-89歲、90-99歲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補助80元、100元、200元;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老年人能力評估》等級為2-3級的,以及智力、精神和肢體重度殘疾老年人,每人每月增發80元。

增強兜底脫貧攻堅服務能力

“山東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平臺”的使用,不但實現救助審核審批流程的網上操作,還實現與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及其他民政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在數據上做到“一數一源”、實時更新,讓“數據多走路”。

山東省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救助工作流程深化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改革的指導意見》,優化簡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允許有條件的地方,由縣級民政部門委托鄉鎮(街道)開展社會救助審批工作,并減少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全面提升社會救助申請事項的辦理效率。

針對鄉鎮(街道)民政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的現狀,山東省政府出臺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的意見,省民政廳聯合省編辦、省財政廳等部門出臺購買服務的意見,為各地切實加強基層民政工作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完善兜底脫貧攻堅工作機制

在總結提升青島、淄博、泰安、德州等市“大救助”機制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山東省民政廳指導各地按照“一個機構統籌資源、一處平臺統一標準、一條熱線統攬訴求、一套制度統管監督”的工作模式,在縣級建立“大救助”工作機制,推動實現各部門救助政策有效銜接,救助資源有效整合,救助信息互通共享。

近期,圍繞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山東省擬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推動在全省全面構建政府主導、統籌銜接、功能完善、政社互補、高效便捷的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著力解決救助政策多頭管理、交叉重復、碎片化問題。

防控“微腐敗”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初,山東省民政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低保公示工作的意見》,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低保公示體系,對在保對象進行長期公示。其中,省、市、縣級民政部門網站公示,鄉鎮(街道)、村(居)公示欄公示。

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方面,建立部、省、市、縣四級貫通的“1+N”核對機制,省級簽約核對部門達10個,市級普遍達7個以上,綜合利用車輛、住房、公積金、社保、工商、稅務等多部門信息對新申請對象和在保對象開展核查比對。青島、濰坊、日照、德州、菏澤等市還突破了與金融、保險業間的數據獲取,為精準救助、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撐。

省民政廳還建立定期通報曝光制度,及時搜集、刊載和通報民政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督促有關地方特別是民政部門舉一反三、即知即改。

加強兜底脫貧攻堅服務機構建設

山東省民政廳還指導各地按照區域優化、布局合理的原則,充分利用鄉鎮敬老院現有資源,加大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力度,將縣域范圍內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到中心敬老院供養。目前,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9%。同時,統籌利用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和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低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高齡失能和重度殘疾人,按照自愿原則,實行政府集中供養,探索農村特殊困難家庭失能老年人養老新路。

同時,因地制宜抓好敬老院社會化改革,探索形成萊蕪、聊城等地“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社會化改革”、青島、威海等地“醫養結合+社會化改革”、東營、濱州等地“服務外包、政府派員監管、院民自治、社會監督”的社會化改革經驗。截至目前,全省1000余家敬老院中已有180多家完成社會化改革,敬老院專業化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2.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