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上海設社區“養老顧問” 半年服務上萬人次
讓“大城養老”更溫暖更有個性

時間:2019-01-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正玲  張俊

上海市自197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7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483萬人,人口預期壽命為83.37歲,老齡化程度高。除了專業化養老機構,在社區還有很多居家養老服務,比如提供短期托養服務的長者照護之家、日托服務的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上門養老服務的居家服務組織等。當家庭真正有養老需求時,往往遇上“信息選擇”的困惑。

為了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去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 “養老顧問”這一角色,在各區街鎮為老服務中心設置104家社區“養老顧問”點,有234名“養老顧問”為社區老人們提供精準、個性化的養老信息服務。迄今,全市“養老顧問”累計接待和服務人次超過1萬人次,“養老顧問”這個參謀正在為大城養老發揮著積極作用。

有問題找“養老顧問”

養老顧問都是依托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現有工作力量和街鎮養老工作的管理人員,根據老年人需求,將“居家養老服務”、“年輕老人”結對關愛高齡老人的“老伙伴計劃”、“助餐服務”及“長護險”等與絕大部分老人匹配,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服務。

家住大寧路街道74歲的王老伯,曾患腦梗、心梗,兒女遠在國外,兩年前老伴去世了,老人唯一跟人打交道的機會就是每天鐘點工上門的時段。他覺得太孤單了,整天愁眉苦臉。一天,他來到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養老顧問”熱情地接待了他。老人說:“我很寂寞,可又不想去養老院,有啥辦法嗎?”“養老顧問”為他設計了一套養老“組合方案”:加入“老伙伴計劃”,即由年輕的老年志愿者與他結對,經常上門聊天;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為他申請了靜安區的“樂助項目”,即在老人家中安裝報警系統,一旦有特殊情況,能第一時間介入。這些具有針對性的養老項目落實后,王老伯的愁眉舒展了,臉上出現了笑容。

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的周女士打電話向“養老顧問”求助,她不放心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母親白天一個人在家里,但又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養老顧問”馬偉仔細詢問后發現老太太一直是獨居的,子女住得比較遠,因此不光要解決白天照護問題,晚上也需要解決。于是馬偉給其量身定制了“日間照料中心+晚間陪伴服務”的方案,即白天周女士把母親送到街道的日間照料中心,晚上接回家,由長護險對應的機構派服務員上門做晚間陪伴工作。這樣算下來,開銷比直接入住養老院節省了一半。“我本來想給媽媽直接請個居家保姆或去住養老院,但就近的養老院床位比較緊缺,保姆價格又不菲,沒想到養老顧問一下子就把問題全解決了。”周女士對馬偉給的方案贊不絕口。

“養老顧問”為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尋找養老服務提供便利、指導和支撐的便民服務工作,滿足了很多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需求。社區“養老顧問”所提供的養老服務資源介紹,包括轄區內養老機構、社區托養機構等各類養老設施以及各類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等信息;提供的養老政策指導,包括養老服務補貼、長期護理保險等基本公共政策的指導和辦事指南;同時還幫助老年人分析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到哪里去找到合適、匹配的服務,使養老供需信息對稱、養老資源分配優化。

養老公共服務更有活力

“養老顧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分配,將老人的急難愁問題解決在基層。一些街鎮特別聚焦“走不出家門”的老年群體,創新設立“養老管家”,送服務上門,為社區老人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服務。

在老齡化比例超過40%的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戶籍老年人口超過3萬人,其中以獨居高齡老人居多。這個街道在“養老顧問”基礎上,開創性設立了“養老管家”,去年10月首批21位“養老管家”上崗,把服務送到社區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的家中。

這樣的服務更像雪中送炭。今年93歲的樂老太有 “犯糊涂”的跡象,子女年紀也都70多歲了,對于照顧老母親越來越力不從心。 “養老管家”閻美霞聽說后,多次上門了解情況,建議她到日托中心享受專業照護,可是兒子卻為如何接送老人犯愁。閻美霞為他們聯系日托中心,協調其派專人接送老人,還為他們介紹了“長者照護之家”的短期照護服務,“偶爾老人也可以在那里過夜,有專人陪護,你們也可以稍微歇一歇。”“原以為母親只有住養老院一條路,聽了養老專家介紹,原來我們的選擇這么多。”樂老太的兒子開心地說。

如果說,“養老顧問”是上海解決養老服務供需對接“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那么,“養老管家”可以說是解決了老人“最后兩百米”的服務難題。

養老政策小靈通、解決“最后兩百米”、知心鄰家大姐……這些都是“養老管家”身上的標簽。像閻美霞這樣的“養老管家”,他們長期的居民區工作經驗和社區資源,讓這一崗位一經推出就十分受老人和家屬的歡迎。他們讓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了提升,為照料者理清了思路,成為了老年人身邊的“貼心管家”。

在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城市,截至2017年底已建有703家養老機構、127家社區長者照護之家、56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334家社區居家服務組織等。社區養老顧問崗位設立后,有問題找養老顧問,可以說是找對了人。根據市民政局統計,全市養老顧問點累計服務事項總數達到一萬余件,其中政策咨詢服務量居于首位,達到5219件;養老服務咨詢呈逐月上升趨勢,累計2180件;還有為老服務設施和資源咨詢等。

“養老顧問的工作還不止于養老咨詢。”芷江西路街道養老顧問周穎介紹,在提供咨詢服務外,養老顧問通常還主動為老人提供附加服務,他們有時教老人用微信,有時陪老人聊聊天,有時還幫老人預約家庭醫生,有時組織老人參加書法、國畫、唱歌等興趣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