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我自豪,我是一名為老社工——記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社工師譚皖

時間:2018-06-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周小平  周冬梅

譚皖,80后,一福社工師、標準化工程師。在同事眼中,他是出了名的“好鉆研”。干社工,他從零開始,到組建隊伍、創新工作方法,成為重慶市第一批社會工作本土化探索發展的排頭兵;做標準,他潛心研究,廣納意見,沖破重重阻力和困難,和團隊一起將標準化打造成一福的特色名片。“我很慶幸自己進入養老領域,也很自豪,自己是一名為老社工。”譚皖說。

先鋒探索

創建“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模式”

“2011年,重慶全面啟動社會工作,批準了11個社會工作試點單位,一福就是其中之一。”譚皖說,那時,大部分單位對社會工作缺乏了解,對社會工作如何介入養老領域感到迷茫。

雖然缺乏經驗,但譚皖帶領團隊加班加點研究工作,一步步探索嘗試,一點點總結提煉,連續攻克多個難題。他提出并帶領團隊創建“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模式”,編制《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手冊》,詳細闡釋了社會工作組織機構、社工崗位設置、社工服務項目設計、工作機制、服務方式、社工本土化等一系列問題,為重慶地區各養老機構開展社會工作提供了參考。

2012年,“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模式”榮獲民政部首屆全國優秀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三等獎。

“1232”發展思路

提高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

自2011年成立心悅社工服務中心開始,譚皖帶領團隊以“服務隊伍職業化、服務手法專業化、服務行為規范化、內部管理高效化”為努力方向,以提高老人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為主要目標,提出了“1232”發展思路,即專注一個領域(老年社會工作領域),建立兩套體系(院內社會工作體系、社區社會工作體系),搭建三個平臺(基金會、民非、社工部),服務兩類群體(院內老人、社區空巢失獨等困難老人)。建立完善了社工督導等5個工作標準,志愿者資源庫、社會資源庫、轉介資源庫等4個工作方法,個案服務流程等4項服務標準。

6年來,一福打造了一支實務經驗豐富、服務專業過硬的老年社工服務團隊,陳十、馮令、楊帆3名資深社工獲得“中國最美社工”稱號。2012年,一福被評為重慶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先進集體。

打造精品

“心語心愿”走近老人心田

2012年,根據重慶市民政局提出的“以‘機構+高校’合作開展社會工作”的精神,一福與重慶理工大學開展合作,共同帶領社工團隊建立完善環境適應、生命教育、康復娛樂、臨終關懷、哀傷輔導五大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大服務項目內又精心打造了心語心愿、家庭聚會日、老人集體生日會、開放日、一對一愛心探訪、小蜜蜂成長計劃等多個精品服務子項目。

6年來,團隊開展了心語心愿33期、家庭聚會日3屆、老人集體生日會26期、小蜜蜂成長計劃6期、生命教育21期。探訪5200多人次,開展個案35例,組織小組活動17個80多期,累計服務老人1.2萬人次。愛心企業、志愿者、老人家屬累計參與3萬多人次。社工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3%以上。

2012年,譚皖被重慶市民政局評為重慶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個人,他主持的“心語心愿”精品項目榮獲2015年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他督導的“心與心長期陪伴”志愿服務項目榮獲2016年重慶賽區優秀項目。

創新發展

推進社會工作本土化進程

譚皖很早就意識到:僅靠單位撥款或政府購買服務提供資金,難以持久,必須增強組織“自身造血功能”。

2012年,譚皖向單位建議設立一名社工,專門負責“社會資源整合”工作,并將此項工作定位為一福社工支柱性業務工作,主要目標是整合吸納社會物資和人力資源。同時,組織團隊探索建立了“社會物資資源庫”“志愿者資源庫”,以精品項目為基礎,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吸納愛心企業和志愿者參與。

6年來,吸納社會物資資金60余萬元,登記社會志愿者1000余名,自身“造血”功能和團隊服務力量得到極大加強,確保了社工項目的持續長期運作,為社工組織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借鑒經驗。

新領域創新業績

通過標準化提高服務品質

標準化是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福利院實施標準化建設,是為了提高福利院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一改傳統“作坊式、經驗式”服務為“專業化、人性化、親情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通俗地說,就是通過標準化手段提高服務的品質,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

譚皖帶領團隊自學標準、多方求教,一一沖破觀念障礙、職工反對、技術缺乏、人才缺乏、方向偏離等重重問題和困難,在2017年國標委專家的終期驗收中,取得優秀成績。“開始那一兩年,不少職工不明白為什么要搞標準化,要求多、不自在。有的則表面支持,背后反對。壓力太大的時候也想過放棄,但始終過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兒,也多虧領導的鼎力支持和持續鼓勵。這幾年,為了標準化的宣傳貫徹,白頭發長出來很多,但這是值得的,標準化推行得好,不只是惠及老人,也惠及職工、福利院和整個重慶養老事業。”談到這里,譚皖的眼神里透出堅定。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6.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