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麗萍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力是一位“老民政”,去年11月,他才調離工作12年的四川省民政廳到新崗位履職。今年兩會期間,記者就把如何推動殯葬改革,治理喪葬陋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問題拋給了他。
“喪葬陋俗是個很復雜的問題。這里面涉及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和傳統觀念、老百姓的文化認知水平等多方面。”曾經分管過殯葬工作的張力開門見山。在張力看來,“殯葬服務應該和教育、衛生一樣,屬于基本公共服務的范疇,定位明確了,職責才好劃分。”去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把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強化公益導向作為修訂重點。其中規定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涵蓋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存放、生態安葬等基本服務項目。對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以及其他城鄉困難群眾免費提供基本殯葬服務。這些界定也就支持了張力的觀點。
張力表示,國家整體上惠民殯葬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影響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在此背景下,修改《殯葬管理條例》顯得尤為迫切。“對政府而言,將殯葬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為群眾提供數量充足、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殯葬服務。”
要切實落實惠民殯葬政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將惠民殯葬政策優惠對象擴展到所有居民,逐步提高生態殯葬的獎勵標準,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均等化,切實減輕城鄉居民治喪負擔。張力表示:“只有有了制度保障,再積極宣傳綠色殯葬、生態殯葬等理念,倡導人們把盡可能多的土地留給子孫后代,人們才會越來越接受文明殯葬、厚養薄葬的理念,這比單純的說教要有力得多。”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