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有愛有溫度的生命教育場所——濟南市蓮花山殯儀館面向公眾舉辦生命教育開放周活動

時間:2019-04-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儲慧靜 包 穎

  “現在我們將走上有400多級臺階的‘生命之路’,一路12組雕塑詮釋著我們一生中重要的生命節點,讓我們珍惜感悟生命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3月26日,山東省濟南市蓮花山殯儀館工作人員為自愿前來參加 “愛·蓮說”生命教育開放周活動的市民們講解道。

  3月23日至29日期間,蓮花山殯儀館對全體市民開放,個人及團體都可以通過電話預約來殯儀館參加“愛·蓮說”生命教育開放周活動,欣賞“生命之路”主題雕塑,觀摩家庭追思會、故人沐浴、3D打印修復技術、生命晶石等個性化殯儀服務,感受別樣的生命教育。這是蓮花山殯儀館舉辦的第二屆生命教育開放周活動。

  “生命之路”雕塑啟示人們尊重生命、把握當下

  在400級石階的起點,記者看到了“生命之路”主雕塑,一根金色的呈螺旋式上升之勢的金屬柱,一抹綠色穿插其中。“螺旋的姿態象征著人生之路雖然曲曲折折,但是只要用心感悟、永不放棄,生命終將會呈現上升之勢,中間的綠色則代表著生命力和希望。”蓮花山殯儀館工作人員解說道。

  拾階而上,看見一幅半展開的《卷軸》雕塑,鐫刻著“愛·蓮說”名稱的由來和含義。“蓮”代表濟南市蓮花山殯儀館,古有周敦頤《愛蓮說》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今有“愛·蓮說”活動,不僅要贊美如蓮花般高尚的生命,更寓意著蓮花山殯儀館決定為愛發聲,開展有愛有溫度的殯儀服務和生命教育,向社會播撒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種子。

  順著石階,我們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向上走,無論是剛出生的嬰兒被緊抱在母親懷中,還是“羊羔跪乳”的雕塑,反映的都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名為《足跡》的作品,展現的是一大一小兩組深淺不一的腳印,這是父母陪伴我們從孩提慢慢長大的印記。當看到小腳印一步一步向前、長大,大腳印卻在中途突然消失,很多市民陷入了沉思。一位60歲的阿姨忍不住上前,親自走過大腳印的足跡,走到腳印消失時,回頭看看若有所思。與之呼應的是一旁的《烏鴉反哺》雕塑,提醒我們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繼續往上,到了人生的求學時節,有高高堆起的書本組成的《志學》雕塑,有用活字印刷表現形式的《眉目山河》雕塑,以及散落在石階上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立體方塊字雕塑,寓意著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要塑造良好的品格。

  把400余級臺階走完,即登上一片寬闊之地,立著一座名為《風華》的樹形雕塑,寓意著當人生步入暮年時,生命的大樹已是枝繁葉茂,雖飽經風霜仍蒼勁有力,這棵樹甚至還有新的枝葉冒出了頭,預示著生命中的無限生機與活力。

  “回望走過的‘生命之路’,覺得人生其實很短暫,生命不易。無論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一生的時光都十分寶貴,要分外珍惜,好好把握。”來自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大三學生侯新羽很有感觸。她與兩位女同學相約而來,這次生命教育活動對她們來說是難忘的經歷,“我們更深地體悟到應不負青春韶華,珍惜大學時光,求學成才。”同時,以前從沒有到過殯儀館的她們,也徹底消除了對殯儀館的神秘之感,還驚嘆于蓮花山殯儀館設備的現代化、儀式的文明與環境的優美。

  用個性化的專業服務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隨后,參觀者來到了蓮花山殯儀館最大的告別廳,觀看故人沐浴、3D打印修復技術、生命晶石、整容塑形、鮮花布置、海葬壁葬等個性化服務項目。

  在故人沐浴展示區,伴隨著舒緩的音樂,三位穿戴整齊的殯儀服務員為“逝者”做最后的洗禮。整個儀式包含面部護理、頭發清潔、指甲修剪等各個環節,她們每個動作都輕柔、專業,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防腐整容技師畢愛勝還向人們展示了面部塑形技術,他高超的技能引得人們不時稱贊。

  在生命晶石展區,記者看到了上海安善通過專業技術用骨灰制作而成的生命晶石。晶石宛若一顆顆光潔的寶石,可以單顆珍藏,也可以鑲嵌在戒指、項鏈等飾品上隨身攜帶。記者很好奇年輕一代能否接受這樣的創新產品,遂詢問侯新羽等三位剛滿20歲的年輕人:“你們能否接受把親人的骨灰制成寶石、做成飾品帶在身邊?”她們的想法竟然非常一致:“我們覺得這樣的產品挺好,完全能接受骨灰做成飾品戴在身上,一點也不忌諱。而且,我們的同齡人的觀念應該跟我們差不多。”她們的回答出乎記者的意料。

  隨后,大家觀摩了一場家庭追思會模擬演示。“今天,是文琪9歲的生日,為了追憶她美麗而短暫的生命,我們把主題確定為‘天使的軌跡’。”逝者是一位熱愛舞蹈的小姑娘,因為癌癥不幸去世。告別廳內,布置了鮮花、綠植、星星點點的蠟燭、小天使擺件、娃娃造型的蛋糕、文琪最愛的芭蕾舞裙和舞鞋。視頻中,小文琪翩翩起舞,笑容燦爛。文琪的姑姑動情地說:“我多想等你長大了,要給你買世界上最美麗的衣服和舞鞋,要帶你去世界上所有美麗的地方……”聽親人講述文琪的故事,感受他們對文琪的思念和不舍,不少市民紅了眼眶。追思會最后在《生日快樂》的歌聲中結束。

  今年已經60歲的齊阿姨走出告別廳的時候有些哽咽,她告訴記者自己被帶入追思會的氛圍中還沒緩過神來。為了參加蓮花山殯儀館舉辦的生命教育周活動,她騎了1個小時的車才到這里。“在報紙上看到有這個活動,我就打電話報名了。現在殯儀館的環境好,服務也特別周到,暖人心。這次活動讓我很有感觸,人的一生很不容易,從小到大到老每個時段都要好好珍惜。除了生死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要看淡一些,回去以后還要更加好好地活。”

  整合專業資源,探索推動生命教育向縱深發展

  近日,蓮花山殯儀館與濟南市歷下區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山東大學聯合開展的“愛·心接力”服務項目已簽約。這項服務旨在把臨終關懷、生死教育、殯儀服務三者打通,讓生命終點的服務更圓滿。

  蓮花山殯儀館館長吳緒才表示:“殯儀館應該是啟發人們對生死有所感觸、有所思考的地方,我們要把殯儀館的大門打開,變成服務公眾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人們走進來,改變殯儀館就是冰冷生硬的舊印象,感悟在每個人生節點都要認真生活,進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家庭。”

  吳緒才館長接手殯儀館才幾個月,卻越來越覺得“殯儀館的工作挺有干頭的”。他十分重視發掘殯儀館的生命教育功能。這次群眾反映強烈的“生命之路”,是蓮花山殯儀館計劃打造的“五大陣地”重點工程之一。“五大陣地”即殯葬文化宣傳陣地、生命文化感悟陣地、孝道文化禮儀陣地、紅色文化傳承陣地、廉政文化教育陣地。

  為了使生命教育向縱深發展,蓮花山殯儀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生命教育團隊,不斷研究群眾喜聞樂見的生命教育內容和形式,同時運用專業方法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適宜的生命教育。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