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老人有什么需求?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堵點難點問題?
江蘇作為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也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805.3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3.03%,比全國高5.13%。因此,在發展中,江蘇也更早遇到老齡化問題。
“當前是江蘇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我們把老年人晚年生活好不好、滿意不滿意作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服務內容由滿足溫飽型物質需求向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延伸,開展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踐,以系統化思維統籌推進,努力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廣大老年人過上幸福晚年生活?!苯K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表示。
以老年人的需求為發展導向,18項配套政策實現為老保障全方位
89歲的蔣爺爺前幾年不慎跌斷左腿,導致長期臥床,背部、臀部出現褥瘡。老人的家人說:“我們不懂護理,醫院又不讓長住,看著老人家難受,我們干著急沒辦法。”
在朋友的介紹下,蔣爺爺來到了泰興市九久樂護理院。因為長時間的疼痛、孤獨,老人性格比較古怪,一直拒絕翻身護理,該院院長徐珍女知道此事后,把其褥瘡部位拍下來,讓老人自己看,并進一步向老人說明拒絕治療和護理的利害關系……通過苦口婆心的勸導,老人終于接受治療。
半個月后,老人褥瘡好了,攙扶著還能下地走兩步,因此,老人決定不走了,從護理床位轉移到養老床位。泰興市民政局局長唐曉偉說:“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入住率普遍較高,現在的養老院還可提供智慧養老和一些居家養老服務,很受老人歡迎?!?/span>
目前,江蘇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150萬,全省共有養老床位65.2萬張,持證養老護理員2.2萬人。這就意味著,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不管是入住養老機構,還是在社區和居家享受專業護理,需求與供給都無法滿足。
為此,2018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將“護理型床位占比”和“享受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占比”兩項指標列為人民生活高質量監測內容,評價結果計入對各地的綜合考核,直接與績效獎勵、干部任用掛鉤;將護理型床位建設、老年人街道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頤養社區建設等納入地方個性化考核指標體系;將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助餐點等作為必須配備到位的基本服務設施,納入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江蘇省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比例由2015年的30%,提高到2018年底的54.12%。
“為全國發展探路,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我們理解,新時代的‘探路’就是要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包括養老服務在內。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全省老年人也對幸福晚年寄予厚望。因此,我們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醫養融合發展、金融支持等方面先后出臺18項配套政策,形成涵蓋各方、相互銜接的支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細化舉措?!苯K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表示,江蘇省委、省政府還從老人最需要、最急迫解決的問題入手,從民生小事抓起,“十二五”以來,省政府每年都將養老服務有關內容納入民生實事,設置2-3個具體指標。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人大率先出臺全國首部地方綜合性養老服務法規——《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省政府先后在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發展老年人照顧服務等方面出臺7項政策文件,頂層設計更加完善。2014年和2018年,省政府分別召開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暨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現場推進會,具體部署養老服務工作。江蘇養老工作實現了全方位政策保障。
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3萬余處養老設施實現服務布局立體化
“有什么事我就給日間照料中心打電話,他們能送飯、洗澡、按摩等。孩子出遠門不放心,我就去那里住,離家近,孩子安心,我也覺得方便。”常州市金壇區文薈苑小區的李奶奶所夸贊的日間照料中心是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既是日間照料中心,又具有嵌入式養老機構功能。護理部主任唐美蘭介紹,無論日托還是長住,這里的老人都能享受醫護康養等各項服務,附近社區老人也可享受中心提供的24小時居家照護、緊急救助等上門服務。
城市街道建有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有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小區有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或助餐點;農村鄉鎮級建有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行政村有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自然村有農村幸福小院。功能齊全、層級分明的常州立體養老設施布局也是江蘇養老體系建設的縮影。在江蘇,老人可以根據不同身體情況、經濟條件、生活需求,就近自愿到相關養老服務單位,選擇相應的養老服務。
截至目前,江蘇全省共有2375家養老機構、167家護理院。建成1.93萬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13家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094家社區老年人助餐點;省本級建成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各縣(市、區)均建成1個以上虛擬養老院。同時,江蘇還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立緊密的醫養結合關系,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社區、家庭延伸。無錫、徐州、常州、南通、蘇州、揚州等地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為了讓老人更近、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養老服務,在養老設施建設時,全省所有設區市均編制實施了養老服務設施布點規劃,按照人均不少于0.2平方米的標準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并建立完善新建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的“四同步”機制。2018年,全省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劃撥用地共129宗,總面積3816畝。
讓全社會參與推動高質量發展,200多億元投入實現為老服務多元化
“江蘇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的層次性與多樣性。我們大力推動養老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并形成了家庭、政府、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沙維偉表示,江蘇省一方面不斷提高兜底標準,另一方面在引導社會力量多元參與上下功夫。
江蘇省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或就近居住,出臺家庭養老支持系列政策舉措。開展適宜養老住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為老年人家庭進行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對于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進行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的,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全省已建成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116個。
政府部門切實履行“?;尽甭毮?,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護、就醫、福利、教育、維權等服務。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特困人員集中和分散供養平均標準分別為15938元/年、12378元/年,共發放養老服務、護理補貼9.26億元,惠及121萬人。
江蘇省充分發揮市場引導作用,打破品牌連鎖、舉辦人獎勵、產權轉讓贈予等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制度瓶頸,引導養老服務產業化、市場化發展。在全國率先統一公辦、民辦,內資、外資設立養老機構的建設補貼標準。鼓勵利用閑置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開展養老服務,在土地使用性質、規劃審核、消防審驗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采取一次性獎補的方式,支持養老機構品牌化連鎖化發展。連續6年舉辦江蘇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科學引導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省建成健康養老服務業集聚區1家、省級養老服務業綜合發展示范基地5家、省級養老服務創新示范企業6家。
此外,養老人才培養也特別受江蘇重視,在省內8所院校開設老年管理與服務等相關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超過2000人;累計免費培訓養老護理員4.5萬余人次;對具備國家養老護理員資質的給予一次性補貼;南京、無錫、徐州、淮安等地還對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員發放3萬-6萬元的入職獎勵金。
目前,江蘇省共有養老床位65.2萬張,其中,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的達42.9萬張,占65.8%。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發放養老服務、護理補貼14.33億元,高齡津貼70億元?!笆濉鼻?年,省級財政安排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超過24億元,帶動市縣財政投入超過50億元,國家開發銀行(江蘇分行)發放健康養老行業政策性貸款超過10億元,全省累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業超過240億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