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鵬程
11月5日-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617家企業參展,72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位境外采購商云集,4000多家媒體聚焦,一時間全球矚目。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5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6日上午,習近平在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托老所看望老年人時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虹口區設置了35個市民驛站,努力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在群眾家門口“一攬子”解決了老年人就餐、日托、醫療保健、文體活動、精神慰藉和嬰幼兒早教、黨群服務等民生需求。
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龐大的銀發一族對健康養老的需求,正在積聚起健康老齡產業的市場活力,這在首屆上海進博會上可見一斑。
聚焦:健康老齡產業亮點紛呈
本屆進博會上,全球或中國大陸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570余件,其中不乏專門針對老年人群的新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置身上海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館內,高科技產品薈萃,許多處于生物醫藥科技前沿的產品琳瑯滿目。“尋找最好的原材料,為人類健康服務”,一種源自澳洲的保健產品定位于人體疾病預防和治療;利用大數據及AI技術,助力科研人員實現精準治療已經不是夢想;一款名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產品,吸引了展會同行和國內參展商的密切關注;在智能及高端裝備展館日立展臺,首次來到中國市場的腦功能定量成像儀備受矚目,通過使用紅外線光照射技術,這款頭戴式半圓形儀器可以檢測人類的腦部血流活動,配合智能手機APP,可以實現日常的實時監測,并通過各種小游戲,對大腦進行適度負荷的鍛煉……
“讓人們更健康,讓世界更美好”,這是一款來自美國的保健品牌廣告語,卻道出了健康老齡產業的共同價值,也預示著這一產業的市場潛力。
據官方統計,首屆進博會交易采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164.6億美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成交33.7億美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而直接關聯健康老齡產業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成交達57.6億美元。
回眸: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本屆進博會的另一大看點出現在11月6日,國家商務部現場發布《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18》,報告全文共約1.9萬字,是首部由中國政府部門發布的服務進口報告。
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在解讀該報告時表示,擴大服務進口既是新時代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中國為促進全球服務貿易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梳理報告時看到,中國服務進口多處談及大健康和老齡產業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服務進口發展迅速,服務進口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對境外旅游、消費、留學、就醫的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近35年,旅行服務進口年均增長22.8%,占全球總額的19.8%。
報告還顯示,2014年《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提出,提升雙邊貿易的服務貿易占比,使之成為中德貿易新的增長點,兩國企業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領域合作務實加強,2017年中國自德國服務進口199.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2017年9月《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路線圖》發布,為金磚國家在旅游、健康醫療服務、專業服務等領域合作提供體制機制保障,2017年中國自金磚國家服務進口169.2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服務貿易增長的重要貢獻者。中國居民對于旅游、留學、健康飲食、醫療康復、文化娛樂等生活性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商務部服貿司主要負責人表示,過去35年來,中國服務進口年均增長16.8%,對全球進口服務增長的貢獻率為9.8%,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第二大力量。過去5年,中國服務進口對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25.8%,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專家表示,包括健康醫療、旅游、飲食和養老服務在內的中國服務進口產業,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為世界帶來“中國機遇”。
展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進博會期間,上海市首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11月9日在青浦區虹橋世界中心揭牌。該園區將以輔具產業“智造”為核心,從步態分析系統到康復機器人,從養老照護到介護人才培養,覆蓋了康復輔具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全面布局康復輔具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國際優勢資源,打造一體化孵化、加速服務平臺。
據了解,該產業園區由上海市民政局、青浦區政府、西虹橋商務開發公司及交大綠地科技創新公司支持成立,目前已入駐近30家企業。上海民政部門還將在閔行區南濱江等區域開展探索,深化園區試點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并對入駐產業園區的康復輔具企業,給予相關的政策扶持,力爭打造成為康復輔具產業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應用推廣高地和產業制度供給高地。
同期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論壇上,上海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依據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快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上海康復輔助器具產業信息平臺將基本建成,將涌現一批“上海創造” 的知名自主品牌和優勢產業集群。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處于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談及中國服務進口的未來展望,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稱,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醫療、文化創意等生活性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擴大服務進口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中國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