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愛老敬老 建好互助幸福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民政局局長訪談錄

時間:2018-11-0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祝 闖

記者:作為吉木薩爾縣上的民生工程之一,農村互助幸福院目前總體的建設情況如何?

王利云:吉木薩爾縣的農村互助幸福院,是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統籌城鄉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一個創舉。從2014年開始,縣上籌措各類資金,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其中廈門援疆資金2700多萬元),建成了農村互助幸福院21所,解決了400多戶700多名農村老人的安居養老問題,現在每個互助幸福院,都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大院。

記者:吉木薩爾縣是出于什么考慮,來大規模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的?

王利云:統籌城鄉。我縣有60歲以上農村老人1.87萬人,其中留守、空巢老人1800戶2800多人。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有效地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特別是更多的老人在農村這一現實,始終是各級政府的一個短板,我縣大規模建設可以說是突破了這一瓶頸。

另外,當前農村空殼化,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三留守”。對農村老人來說,孩子在外面發展得再好,自己也覺得對故土難離,加上出于不給孩子添麻煩的心理,就留守在農村了。另外,大多農村居住分散,老人孤獨在家,出個問題,可能都及時解決不了。我縣互助幸福院就是把這些失去生產能力的空巢、留守老人,集中修一個大院,讓老人們互助養老,共度夕陽紅。

記者:吉木薩爾縣的農村互助幸福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利云: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建設模式的創新。我縣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不同于以往其他地方的只提供一個老人白天集中活動的場所。而是老人直接集中入住,再不用往返奔波,生活設施也一應俱全,無后顧之憂。

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創新。我縣農村互助幸福院建成以后產權歸政府,基礎設施維護及公用部分費用列入預算由縣民政局負責,安保和安全運行由鄉鎮負責,日常運行管理由鄉鎮民政辦負責。縣上還統一制定了互助幸福院入住標準、日常院民行為規范以及衛生、安全、娛樂等管理制度。院內實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務。推選入住的老黨員和老村干部擔任院長、副院長,負責院內各項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的落實,特別是負責每天老人早上的叫醒服務、老人生病后及時通知子女和民政辦等等,解決了誰來服務的問題。同時參照樓棟長補助標準,院長和副院長享受一定的服務補貼。互助幸福院成為了老人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一個小和諧社會。

記者:農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吉木薩爾縣是怎么做的?

王利云:我縣在互助幸福院建設中,也是邊建設、邊投入使用、邊總結經驗。一是把農村互助幸福院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任務,鄉鎮在鎮區未來規劃中都有互助幸福院用地。互助幸福院在選址上按照“能進鄉鎮則進鄉鎮、能進農民小區則進小區”的原則。將互助幸福院建設在鄉鎮或小區,選址地點要求水電暖等基礎設施條件好,同時毗鄰鄉鎮醫院和衛生所,使老人能夠及時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服務,也方便老人日常生活購物。而且集中后還增加了所在鄉鎮或小區的“人氣”,有利于各種活動的集中開展。二是在投入上多方籌集資金。資金有上級補助、有廈門援疆、也有本級投入。三是嚴格按照項目推進和建設。四是建成后,明確鄉鎮、民政、文化、衛計、老齡等單位和部門的責任,參與互助幸福院的運行和管理。比如,為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個互助院不僅配套建設了圖書室、培訓室、棋牌室、排練室、康復室等文化娛樂、健身康養設施,還結合農村老年人特點,為每戶老人配套了菜地,供老人們自給自足。同時,村級老年協會也在互助幸福院中設立,每個互助幸福院都是一個特色品牌的“文化大院”。

記者:在吉木薩爾縣,農村互助幸福院深受農村老年人的歡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幸福院“深得老人心”呢?

王利云:農村互助幸福院作為我縣最受歡迎的民心工程之一,我覺得主要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這也是互助幸福院的成效。

一是實現了農村老人的低成本養老。我們算過一筆賬,2個老人進民營養老公寓,一年下來,至少需要2萬多元,而在農村互助幸福院,房間免費,老人們只需支付日常生活等綜合費用不到5000元,極大地降低了養老成本。

二是解決了農村老人的安居問題。農村留守老人還有一個普遍心態是,已經老了,不愿意再多花錢,通過享受安居富民政策,把自己住房進行安居改造,就在茅草房中將就。入住農村互助幸福院,從分散偏遠的茅草房到互助幸福院的新居,直接解決了老人們的安居問題。

三是通過“互助養老”,使老人們在生活質量、精神享受方面都得到了最大提高。入住互助幸福院后,“年輕的幫助年老的、體強的幫助體弱的”,老人們抱團互助,自己種植綠色有機蔬菜,院內文藝自樂班每天都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解除了老人獨處的孤獨寂寞。院內每家都配有廚房,老人想吃什么做什么,也可以幾家合伙就餐。互助幸福院養老模式,解決了農村留守、空巢、孤寡老人的安居、養老問題,老人們生活得很有自由和尊嚴。

四是解決了一定的農村社會問題。農村留守老人進互助幸福院,年輕人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放心外出打工創業。

五是打造了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的大平臺。老人們集中居住在一個大院,不但方便了醫療組織定期上門服務,也方便了社會愛心團體集中獻愛心等。每個互助幸福院都和鄉鎮衛生院建立了綠色通道。每逢重大節日,各種愛心組織在民政局統籌下,到各個互助幸福院進行獻愛心活動,互助幸福院已成為全縣“愛老敬老”的大平臺。吉木薩爾縣農村互助幸福院打造的共同文化是“百善孝為先”和“互助共度夕陽紅、幸福不忘共產黨”,既有傳承,又有現代意義。從長遠看,這種模式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就是一所“農村老年人學校”,可以長期循環利用下去。

記者:目前,吉木薩爾縣已經有21個農村互助幸福院,今后對于農村互助幸福院的發展是怎么打算的?

王利云:從互助幸福院成效可以看出,它不單單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更是和農村社會穩定、鄉村振興等息息相關。我縣黨委、政府也正是基于此,才改革創新,并堅定不移地推動下去。我縣的規劃是“村村都有幼兒園、村村都有互助院”,初步計劃到“十三五”末,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互助幸福院。全縣除城郊村外,目前50個行政村中已有21個有了互助幸福院。今年,在政府化解債務風險的巨大壓力下,還開工建設了5個村的互助幸福院,真正體現了一種讓更多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決心和毅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