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通訊員 盧勝榮
過去的一年,江西省民政廳以“五型”政府建設為抓手,以建設“江西現代大愛民政”為目標,扎實推進民政改革創新,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在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面向新的一年,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金接表示,要著力提高民政工作的法治化、標準化、智能化、社會化、親情化、專業化水平。
“在這次改革中,民政部門的工作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責更加聚焦、職能更加明確、機構更加優化、任務更加繁重、標準更加嚴格、地位更加重要。”劉金接說,新時代民政工作的主責聚焦于“三最一專”: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會服務、最基礎的社會治理和最悠久的專項行政管理。怎樣做好最底線的民生保障?“主要是保障低收入貧困群眾、孤兒棄嬰、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衣食冷暖,對留守和困境兒童、留守老年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等群體給予必要的關愛或監護,發展慈善事業。”在社會服務方面,劉金接表示,“主要包括養老服務、婚姻登記服務、殯葬管理服務等方面,事關每個人和每個家庭基本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顧2018年,江西省民政廳積極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扎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強化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全省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補差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55元;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55元,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大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力度的意見》,幫助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全省城鎮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補差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城鎮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55元,并分別按照每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和20%安排照料護理經費。
對于兒童、殘疾人及生活無著人員的關愛保護,江西省民政廳也絲毫不松懈。其中,開展孤兒區域性機構養育工作,機構養育孤兒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200元,城鎮社會散居孤兒達到每人每月800元,農村孤兒達到每人每月730元,建立留守兒童健康檔案43.4萬份。
同時,不斷提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全省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增至6000余個。其中,支持養老服務設施580余個。全省各類養老院增至1833家,床位16萬張;持續、有效運營的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增至6000余個。探索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涌現出新余市“農村頤養之家”、高安市“幸福食堂”等農村互助養老模式。
2018年11月,“贛服通”開通后,實時婚姻登記電子證照贏得全省人民點贊。這是省民政廳推進婚姻收養登記便民服務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婚姻登記信息與15個部門實現共享,84個縣(市、區)完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婚姻登記歷史數據補錄工作,全面取消當事人辦理婚姻登記提交身份證件復印件做法。
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環。劉金接介紹說,“2018年,210家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完成脫鉤工作,加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力度,建立省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創新基地,規范社會組織登記審批,加快推進社會組織信息化建設。”去年一年,全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和慈善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省志愿者總數達379.89萬人,2018年志愿服務記錄時間達到1946.5萬小時;全省社會組織直接投入1.0685億元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受益貧困人口35萬多人;省慈善總會慈善扶貧專項工程共支出5026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0萬余人。
2019年江西省民政廳的工作思路及規劃是什么?對于2019年的工作,劉金接提出了“五個著力”,即著力強化最底線的民生保障,著力提升最基本的社會服務,著力完善最基礎的社會治理,著力推進最悠久的專項行政管理,著力提高民政工作的法治化、標準化、智能化、社會化、親情化、專業化水平。他表示,“要編密織牢最底線的民生保障網,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水平,提高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全面開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護理服務,有效解決城鎮貧困群眾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兜底作用。”
此外,江西省民政廳將統籌推進兒童福利體系建設,推進殘疾人、生活無著人員生活保障,以及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統一城鄉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進困境兒童分類保障,落實相關幫扶救助政策。”劉金接補充說道,也要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大力引導慈善組織、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和城鎮脫貧解困。
“啟動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劉金接介紹說。對此,將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重點支持連鎖化、融合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和社區嵌入式養老院建設。推動公辦養老院轉型升級,提升養老院護理能力,積極穩妥推進公建民營。
同時,深化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殯儀館、火化設施設備、城鄉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等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落實遺體接運、暫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五項免費制度。
在社會治理方面,引導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持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加大社會組織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社會組織,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行為。對于實施專項行政管理方面,劉金接提出,“科學安排和謀劃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撤縣設市、撤縣設區。研究制定設鎮設街道標準,穩妥有序開展鄉級行政區劃調整。持續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推進地名標志設置。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完成年度省界、縣界、鄉界聯檢工作,深化平安邊界建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