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2019年春節期間的北京城,比往年更寒冷些。然而,朝陽區兒童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舉辦的兩場“家庭”聚會,卻讓親歷其中的記者備感溫暖。
年味濃 童院里的“少年強”
1月30日上午,記者應邀到朝陽區兒童福利院參加當天舉辦的迎春聯歡會。朝陽區兒童福利院位于王四營鄉王四營村一條逼仄的小路旁。門口的道路雖窄,院子里可是寬寬敞敞,除了有孩子們的娛樂設施和康復設施,一輛停在圓形軌道上的小火車格外搶眼,仿佛回蕩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的。
記者正在納悶,諾大的院子咋一個孩子也沒見到!?工作人員引導記者來到位于福利院二層的多功能廳。電梯門打開的那一刻,眼前豁然開朗,原來孩子們早早地都聚集在大廳,等著和“媽媽”們一起過節開聯歡會呢。
據朝陽區兒童福利院負責人李柱宣介紹,院里目前有孤棄和生活無著兒童107名,90%的孩子身患殘疾,80%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而當天,護理員們盡量或攙扶、或推輪椅把他們帶到現場一起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多功能廳外面的走廊上,參加表演的孩子們已經換好了演出服裝,抓緊時間在進行最后的彩排練習。幾名兩三歲的小幼兒由護理員一對一進行看護,他們身著喜慶的唐裝,不時地跑到哥哥姐姐的身邊“湊熱鬧”。兩歲多的小豆豆(化名)奶聲奶氣地喊著“吼!哈!”那可愛勁兒,引得大家都圍過來摸摸他的小臉蛋兒。走廊里還擺放了幾張大桌子,年紀稍大點的孩子們現場用毛筆書寫了多張“福”字,然后像小主人一樣為客人們送上飄著墨香的祝福,“祝您新年快樂!”聯歡還未開始,福利院里已然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9時許,孩子們精心準備的節目正式上演了,歌曲、舞蹈、武術……他們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整個演出卻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可想而知他們付出了比正常孩子多幾倍的努力。最讓人稱贊的是7名孩子一起表演的武術,從出場到展演再到退場,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再配上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一字一句鏗鏘有力,體現出了飽滿的精氣神兒。
看著孩子們的精彩表演,臺下的護理員“媽媽”們感到十分欣慰。護理員趙淑榮向大家講述了她和6歲的小東波(化名)的故事。小東波剛到福利院時,瘦瘦小小的,手里握著奶瓶,拒絕吃其他一切食物。趙淑榮半蹲半跪在爬行墊上,邊演示邊嘗試用勺子喂小東波喝果汁。一杯果汁,一個小時,一身汗。從那以后,小東波就開始吃肉、吃菜、吃飯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東波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考取心儀的大學。如果你去上大學,要常回來看看,趙媽媽會準備好你最愛喝的西瓜汁、最愛吃的紅燒肉。那時候的相遇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可能已是滿頭白發,戴著老花鏡,但當你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一定會認出那個曾經瘦小、眼神慌張的你。”一段飽含深情的話語,聽得大家早已淚流滿面。
當天,與孩子們一起聯歡的還有“姚基金”和迪士尼(中國)的愛心志愿者。志愿者們不僅為孩子們捐贈了籃球、隊服、愛心圖書等,還奉獻了精彩的話劇表演和籃球互動表演,孩子們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和到訪的客人們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家溫暖 圍坐圓桌話團圓
2月1日,記者驅車前往朝陽區救助管理站。為不能及時返鄉的受助對象舉辦新春聯歡會是朝陽區救助管理站多年來的傳統,而記者也是第二次與該站的受助對象一起感受過年的氣氛。
聯歡的場地,就在救助管理站的食堂。拉花、氣球、燈籠、對聯,再加上大紅布,平日吃飯的地方被工作人員收拾出了新花樣。空間不是特別大,但容納幾十人綽綽有余。身著制服的工作人員端坐在場地的最后方。面對舞臺最好的觀賞位置則擺放了兩個圓桌,一個留給年幼的受助對象,每個孩子由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在旁護理;另一個留給成年的受助對象,有男性工作人員和社工同桌照顧。
圓桌上擺放著瓜子、花生、糖果、橘子、香蕉、茶水等等,像極了家里過年時吃年夜飯的場景。受助對象滿臉堆笑地圍坐在一起,撿著自己可口的東西吃。看見一位受助對象愛吃糖果,工作人員趕忙又剝好一顆放到他的手心里。工作人員袁頤鵬笑著對記者說:“過年了,救助站給受助對象里里外外又換了新衣裳。大年三十時,大家還要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
演出開始以后,受助對象的目光就被吸引過去了。沒有華麗的舞臺,節目卻異常精彩。有唱歌跳舞、有川劇變臉、有快板相聲、有近景魔術。一只鴿子“咻”地在眼前變了出來,四四方方的桌子輕飄飄地飛了起來,破舊不堪的扇子瞬間就復了原……看著眼前神奇的一幕幕,受助對象驚喜得合不攏嘴。在志愿者表演動感爵士舞時,受助對象朝民(化名)更是興奮地站立起來跟著一起舞動身體。
節目表演的間歇,社工帶領著工作人員和受助對象一起玩互動游戲。站長付紅波介紹,朝陽區救助管理站目前和七彩昀、博愛互聯等社工事務所均有合作,除了借助專業社工的力量開展街面外展工作和社區宣傳工作外,還由社工為站內滯留人員開展小組活動,為他們培訓就業技能、開展心理疏導。“去年,我們還在安貞街道五路居、建外街道光華里等6個社區建立了社工驛站,將其作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的臨時中轉站,進一步發揮引導、聯動、補給作用。”
據記者了解,朝陽區救助管理站在2018年共救助2288人,護送12名老、弱、病、殘人員平安返鄉,為83人提供醫療救治,幫助34名街頭流浪人員回歸社會和家庭。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工作人員對救助工作的熱忱付出。
兩場熱鬧而平凡的聯歡會,在記者看來,更像是兩個特殊“家庭”的聚會。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下,映射出的是受助對象的自立、自尊、自強。這,是民政人送給他們的最好的節日禮物吧。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