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老人坐在家中就可以享受養老院般專業服務
——武漢市打造“虛實互通、家院互融”的“家庭養老院”

時間:2019-02-2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武漢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國漢

  居家養老是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但也是最薄弱、最難突破的領域。自2013年起,湖北省武漢市探索運用互聯網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突破“虛擬網絡與實體服務、家庭養老與機構上門服務”之間的時空界限,著力打造“虛實互通、家院互融”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家庭養老院”,利用現代通信、傳感設備、定位終端、電子地圖、可視呼叫、APP等,將養老機構的專業養老服務以更加精準化、低成本、標準化的形式配送給老人,贏得政府、社會、企業、家庭和老人五方贊譽。

  “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通過線下服務網點提供日間照料、術后康復和短期托養等服務,高效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讓老年人在家中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照料、看護支持等服務。通過評估,全市將有3.3萬名政府補貼老人、近50萬名社會老人享受互聯網平臺帶來的精準優質居家養老服務。

  精準切入破題。武漢市自2013年起,探索搭建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分類別向老年人發放“一鍵通”手機20余萬部,當年即通過終端配送服務400余萬人次。經過三年運行和完善,自2016年起,通過出臺“互聯網+養老”工作實施方案、建設“互聯網+養老”云平臺、實施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不斷創新推進“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2018年,通過第三方對比供給和需求矛盾的評估顯示,武漢市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融合居家和養老院各自優勢,把老人的住家打造成“家庭養老院”,實現從“老人到社區接受服務”到“機構到家中服務老人”的轉變。

  精心設計模式。按照“點-線-面”不同層面,因地施策,探索構建社區嵌入、中心輻射、統分結合“三位一體”構架模式。社區嵌入模式,即在社區建設嵌入式服務網點(面積300平方米左右,設立日間照料室),實現專業機構照料向家庭延伸,重點解決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剛需。中心輻射模式,即在街道建設“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床位在30張以下),充分整合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食堂、社區為老服務組織等資源,按照1∶5床位規模,重點延伸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為居家老人提供低償、有償養老服務。統分結合模式,即鼓勵專業社會力量開發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對接、監管網絡平臺,統一接受老人需求訂單,分發給線下服務商分散對接服務。通過整合資源、統一標準、互聯數據,實現信息流、服務流、資金流的高效聯通,初步實現“養老全方位、服務零距離”。

  精致服務落地。按照計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區級統分結合模式信息平臺,全市建成社區嵌入模式或中心輻射模式服務網點約300個,實現半徑1公里內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8個區級統分結合平臺、54個服務網點,簽約各類線下服務商1800個,居家老人需求量最高的助餐、助潔、助醫、遠程照護服務能夠得到及時、高效回應。2018年,已有54個“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在40個街道落地,“三助一護”服務應答覆蓋率達46%,服務老人由2017年的35萬余人次躍升到52萬余人次。

  精確施策支撐。在供給支撐方面,對新建的社區嵌入、中心輻射式“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網點,按照建設費用50%的標準,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和10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對連鎖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0家(含)以上的同一法人主體,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品牌扶持補貼;對居家養老護理人員按照每月100元的標準發放崗位補貼。在需求支撐方面,推行老年人能力評估和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按評估等級對困難老人給予每月100元-800元不等的補貼;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進一步減輕老人及家屬護理負擔。

  精細職能邊界。按照“黨政主導、社會主體、市場主營、家庭主責、個人主動”的原則,將各類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部接入市、區兩級養老信息平臺,全程監管。同時,制定《武漢市“互聯網+居家養老”設施建設標準(試行)》,統一服務網點的功能設置、選址要求、建筑標準和服務規范,依據服務人次、服務滿意度等實行差異化補貼。發揮社會主體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舉辦公益創投大賽等方式,培育壯大為老服務社會組織,引導社工、志愿者、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發揮市場主營作用,發展培育2000余家企業和組織參與為老服務。強調家庭養老主責,營造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引導老人主動融入社會,鼓勵老年人積極貢獻余熱。

  在點、片局部探索的基礎上,武漢市通過搭建市、區兩級養老信息服務平臺,規劃建設約300個“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對應社區、街道、區三個空間層次,根據功能設置、覆蓋半徑和服務內容,創立社區嵌入、中心輻射、統分結合的建設模式,實行數據、服務之間的互聯共享,老人坐在家中就可以享受養老院的專業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2.2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