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西民政在脫貧攻堅中亮出身份扛起責任創出特色

時間:2018-11-2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通訊員 賈經緯

2018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領導抓部署、分管領導抓具體、工作人員抓落實,立足崗位克難關,充分發揮民政的職能作用,使廣西民政在自治區脫貧攻堅工作中亮出身份、扛起責任、創出特色,取得了明顯成效。

推進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2018年,廣西城鄉低保平均標準按10%以上的增幅提標。截至10月底,全區14個設區市全部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月人均590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年人均3812元,增幅達14.2%。從今年1月1日起,全區城鄉低保補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20元,農村低保平均補助水平提高到190元,城市低保平均補助水平提高到350元。同時,繼續發揮農村低保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把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到10月底,全區農村低保對象201萬人,其中屬于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的115萬人,重合率為57.21%。據悉,廣西民政廳已起草《廣西農村低保兜底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于近期下發。

同時,進一步完善與扶貧大數據平臺的連接機制,實現每季度與扶貧大數據平臺交換一次數據,實時掌握低保對象與扶貧對象的數據變動情況。縣級民政部門每月與扶貧部門交換一次數據,提高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廣西還把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范圍。自治區民政廳聯合財政廳、扶貧辦、殘聯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和三、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把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和三、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以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同時,全面貫徹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2018年,全區每月約62萬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領取補貼,到今年10月,累計支出補貼資金3.2億元。

推進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

指導各地按照不低于城鄉低保標準1.3倍的標準制定本地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目前,全區城鄉特困人員的平均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每月767元和每年4956元,城鄉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標準最高可達每月1400元。到10月底,共為24.5萬特困人員累計發放基本生活費10.25億元。

自治區民政廳今年還與財政廳、邊海防辦聯合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邊民生活補助暫行辦法》,進一步把陸地邊境0-3公里范圍內的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和城鎮無工作單位居民納入邊民生活補助范圍。自治區本級財政投入資金8.41億元,將邊民生活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560元提高到2000元。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出臺《關于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圍繞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指導全區各地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服務保障工作。

繼續在全區扶持基層老年協會開展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在創新老年社會管理、幫扶農村留守老年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信息平臺,并積極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排查更新工作,實時錄入全國統一信息管理系統。截至10月底,全區已排查錄入農村留守兒童34.1萬人,困境兒童37.4萬人。

發揮醫療救助在健康扶貧中的作用

把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和醫療救助范圍,解決一批因病致貧家庭的困難,有效防止了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截至目前,自治區共下達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3.82億元,支出醫療救助資金7.94億元,直接救助(住院救助和門診救助)困難群眾約36.8萬人次。同時,全面資助特困人員、孤兒、低保對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018年,全區支出2.13億元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78.85萬人次。

充分發揮城鄉基層組織作用,健全急難對象主動發現和快速救助機制,及時為臨時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提供救助。目前,全區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5億元,實施臨時救助11.2萬人次,彰顯了臨時救助制度的兜底作用。

自治區民政廳積極發動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全區各類社會組織共捐助資金1億多元;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18個、資金562萬元,涉及醫療救助等多個扶貧內容,受益貧困群眾1800余人。

自治區民政廳黨組還部署了2018年民政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重點對各地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工作進行督查,重點檢查民政扶貧政策、資金等信息不公開不透明,脫貧攻堅履責不力、監管不嚴以及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2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