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28家單位27名個人20個慈善項目獲“江蘇慈善獎”
江蘇慈善走向草根化系統化專業化

時間:2018-09-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馮 佳

“醫生說我活不過20歲,但我現在已經52歲。大家都說我志愿服務他人,其實我自己才是志愿服務的最大受益者。”9月5日,在兩年一次的江蘇慈善獎頒獎現場,王德林坐著輪椅、用鋼板支撐著身體,捧著“最具愛心的慈善行為楷模”證書,訴說著他的慈善歷程和感悟。

這一天,江蘇省政府向包括王德林在內的28家單位、27名個人和20個慈善項目頒發第四屆“江蘇慈善獎”。獲獎名單中,既有勇擔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默默無聞終生奉獻愛心的“草根慈善家”,還有這兩年省內最具影響力的慈善項目,亮點紛呈。

越來越多的“草根”成為慈善榜樣

在這個江蘇省最高規格的慈善獎項中,最打動人心的,當屬15位“最具愛心的慈善行為楷模”。他們沒有什么錢財,沒有什么權勢,甚至有的人自己還深陷困苦,但他們用愛心,點亮了自己,溫暖了他人。這15位“草根慈善家”也是當今慈善公益事業向“平民慈善”轉變的一個縮影。

7歲時的一場車禍讓王德林不幸癱瘓,臥病在床。1999年,跟隨父親來到常州的他結識了一批愛心志愿者,并成立了常州第一支志愿者服務隊——“一加愛心公益服務中心”。

二十年來,王德林負責協調志愿者,記錄求助者的訴求。他趴在床上,接聽了10萬多人次求助電話,給孤寡老人帶去溫暖,給殘障人士帶去微笑,給有困難的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王德林的帶領下,“一加愛心公益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4年里悉心照料著常州市朝陽社區的一位獨居老人。“老人去世后,小伙伴們的服務日志留下了整整8萬字的記錄。”談及此事,王德林記憶猶新。

如今,在王德林的帶動下,“一加愛心公益服務中心”已有8000多位注冊志愿者。“當年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如今已步入中年,他們帶著孩子接力做志愿服務,再次看到這些記錄本,都覺得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

“我看到這么多有善心的集體和個人,多年如一日地堅持做著慈善事業。讓我更有信心堅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社會一定會變得更有愛,更美好!”王德林有感而發。

剛從南京鋼鐵廠內退的倪超,每月只有700元收入,卻定下一個每年捐款1萬元的目標。為此他開小賣部、送牛奶、賣福利彩票,將總收入的90%捐了出來。

61歲的“愛心奶奶”王亞男是泰州市海陵區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在網上認識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于是她下決心去甘肅會寧實地走訪,收集第一手助學資料。兩年來她九次進山,為了省錢,她都舍不得買臥鋪票,有時只能買站票,下車時腿腫得都抬不起來。甚至得了癌癥她都不讓人知道,依舊走訪貧困家庭。王奶奶先后走訪200多戶貧困家庭,結對幫助150個孩子。她節衣縮食,還發動親友一起參與,如今泰州已有很多志愿者跟隨她行動,她組建的“思路話語”團隊,目前已捐款達56萬元。

系統化組織、專業化設計的慈善項目成為亮點

湘西十八洞村的雞蛋、鳳凰蜜柚、石門大棗、從化荔枝、贛南臍橙、云南紅米等“網紅”農特產品走紅的背后卻很少人知道,這些都是蘇寧O2O益扶貧模式的產物。

通過蘇寧易購直營店、中華特色館江蘇館,江蘇各地3000多種名特優農副產品紛紛登場,年銷售規模突破3億元。不僅破解了農民最擔心的滯銷難題,城市居民嘗到了最地道的農副產品,還解決了當地的就業難題。

因此“蘇寧陽光脫貧計劃”也被評為“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并于8月中旬進入第十屆“中華慈善獎”之慈善項目獎項的擬表彰名單。

“愛心儲蓄罐,傳承好家風”在20個獲獎慈善項目中,一舉拿下網絡投票第一名。“每天節省一元錢,投進‘大白’形象的儲蓄罐,一年捐獻365元,養成慈善好習慣,傳承中華好家風”項目實施兩年多,12個省轄市募集資金1400余萬元,從助學、助醫、助困多方面惠及江蘇、青海、甘肅、江西、云南、新疆等地困境兒童萬余名。

此外還有常州市武進區光彩事業促進會5年募集2.62億元開展“同心共建光彩行動”,實施520個共建項目;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鹽城阜寧龍卷風災后重建籌集8200萬元……

這么多人,這么多項目!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表示,慈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體現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此次受表彰的對象,有熱心公益、以實際行動踐行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愛心企業,有把慈善融入生活、將無私奉獻作為信仰的行為楷模,有系統化組織、專業化設計的慈善項目,有長期在慈善工作領域默默奉獻的從業人員,他們都以大愛精神和專業素養為江蘇慈善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慈善事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創新道路

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慈善組織的壯大,目前,江蘇已設立基金會672家,約占全國基金會總數的10%;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達到484家;所有市、縣(市、區)均成立了慈善會、基金會和紅十字會,各鄉鎮、街道普遍建立了“愛心超市”、社會捐助站點,注冊登記志愿者達到1338萬人,基本形成了上下貫通、廣泛覆蓋的慈善組織網絡。連續四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評選中獲評“慈善七星城市”和“中國慈善百強城市”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慈善法施行后,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江蘇省慈善條例》,并在全國首先出臺慈善信托備案管理實施辦法,已有7單慈善信托落地。

從事21年慈善工作的蔣勇,既是成績的見證者,也是具體的實踐者。

20平方米的辦公室,兩個人擠一張辦公桌,房子還漏雨。這就是1997年南京市慈善總會剛成立時的情景。蔣勇與3位同事在這樣的環境下負責全市慈善募捐工作。

沒有善款,蔣勇就到南京市的各家企業,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慈善、鼓勵企業獻愛心,一個夏天跑了50多家單位。有的企業要到中午下班才有時間接待,他就在人家單位門口的樹蔭下等。一個月時間募集到善款40多萬元。

蔣勇認識到傳統慈善募捐手段耗時又費力,于是虛心學習,在深入了解捐贈對象需求后,用專業化的募捐手段,創新慈善項目。開展企業“留本捐息”冠名基金,將企業公益需求與慈善文化相結合,為企業“量身定制”慈善項目,設立企業冠名基金及專項基金39只,認捐總額達4.6億元;倡導“人人慈善”理念,在全國首創“個人慈善冠名基金”,吸引上千名愛心市民參與,認捐總額達到2000多萬元。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實施后,南京市慈善總會于2016年11月啟動“厚德六號”慈善信托,成為慈善法實施后江蘇省首單慈善信托。

在他的引導下,南京市慈善總會從成立之初年募集款物不到1000萬元,到如今年募集款物7000多萬元,20年累計募集款物8億多元,發放救助款物6.5億多元,建立了一支7萬多人的義工隊伍,救助困難群眾200萬人次,向社會提供義工服務150萬人次。

因為蔣勇的杰出貢獻,今年他獲得“優秀慈善工作者”稱號。與他一起獲獎的還有4位慈善組織工作人員,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專業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也為困難的人們帶去了希望。

9月5日是第三個“中華慈善日”,本周也是《江蘇省慈善條例》實施以來江蘇第一個“慈善周”。兩年一評的江蘇慈善獎,讓更多優秀的慈善家、慈善企業、慈善工作者如雨后春筍,不斷嶄露頭角。同時也向全社會發出號召——讓我們一起將愛心傳遞下去,讓世界充滿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