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張建偉
獲得銀行授信160億元、引進投資200多億元,河南省鄭州市溫州商會帶動了會員單位的發展,其會員單位吸納區域內約35萬人就業。
鄭州市膏藥協會規范了行業秩序,促進了技術革新,成為了行業標準起草者。
這當中,鄭州市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鄭州市民管辦)的創新管理和精心服務時隱時現。
民管辦憑著不俗的表現,贏得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從成立之初的3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42人、7個科室。16年來,民管辦又經歷著怎樣的成長和煩惱?
“三為兩辦結”“四項執法”,厚植社會組織成長沃土
鄭州市社會組織發展的特點是“一多一少”。“多”是數量多——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正式登記的社會組織已達4000余家。“少”是合法的社會組織因不參加年檢等原因被撤銷登記的少。
“多”得益于民管辦登記審批中的“三為兩辦結”做法——為年齡大的代填登記表格,為不清楚程序的提供手把手指導,為行動不便的提供上門服務;材料齊全的當場辦結,需要上報審批的10日內辦結。
“俺也去其他局委辦過登記、許可,你們單位真的特別好。”民管辦贏得頻頻點贊。
“少”要歸功于民管辦創立的“四項執法”聯動工作機制——預防執法、約談執法、回訪執法和跟蹤執法,貫穿于社會組織申請、受理、審查、核準等全過程。如果誰沒按時參加年檢,民管辦就會及時給予提醒,而不是等到兩年不年檢了,再去取締。
接受約談后,社會組織普遍對民管辦的“預警”深表感激。
“會員對你們的這項活動不認可,希望你們不要做。這是不是個別人的行為?”針對某協會的活動計劃,民管辦對會員單位進行回訪執法時,發現苗頭不對,當即給予叫停,要求該協會重新議決。
“社會組織由各級政府部門負責監管,是有規矩的。社會組織的‘家’就是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和省市各級管理部門。”從擬成立組織籌備組的負責人前來咨詢,民管辦就開始為其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常見風險等知識。
社會組織侵害群眾利益了,民管辦也絕不手軟。
近兩年,民管辦共依法查處和取締非法組織6起,撤銷違法社會組織30余家,市行風評議滿意率達到95%以上,市委、市政府對此給予充分肯定。
公生明,廉生威。民管辦通過安裝監控、聯合審批、定期回訪等制度和舉措,筑牢了廉政防線。通過學習和加強團隊建設,干部職工認識了珍惜名節的重要意義,真正把自身命運和單位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強化督導,系統培訓,社會組織長勢旺盛
今年7月2日,民管辦組織社會組織財務培訓,共通知了420家社會組織,來了411家,不但有社會組織負責人和專兼職會計,有的社會組織還委托記賬公司派人參加培訓。培訓當天,容納400人的會場里加了很多座位。兩個半小時鴉雀無聲。“你們這次培訓組織得太好了,真是讓我想象不到!”市審計局社保審計處處長李彬驚嘆。
而“上座率”高的一個關鍵就是督導員們提前做了“人盯人”式的提醒——督導員由各辦公室業務能力較強的20名工作人員擔任,每人分包對接約60家市屬社會組織,每逢年檢、大型培訓等重要節點,督導員就額外擔負起回訪跟蹤、發放通知等職責,全程跟進。社會組織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直接向督導員請教,經常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鄭州市民管辦每半年組織講一次當前社會組織管理工作的最新動態和工作重點,指出容易出現的問題,分管領導每季度在民管辦講一次分管業務,科長每月在科室做一次業務培訓。通過周而復始的培訓和交流,全體人員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開展業務工作得心應手。此外,民管辦每年還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漸漸地,每個人都具備了“全科醫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專科醫生”。
“社會組織開展活動、區縣民政局開展培訓,經常邀請督導員參加,而不是請領導,因為我們的督導員雖然是普通干部,卻是行家里手。”民管辦負責人說,同志們經常犧牲周末時間去參加社會組織的活動,為的就是看看社會組織的凝聚力如何、活動是不是有正能量。
鄭州市民管辦組織的市本級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孵化培訓已經開展了18期,共有132家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接受孵化,參加者分別談自己的做法和建議,互相學習借鑒。民管辦為其講解黨建要求、意識形態安全等內容。
工作開展得好,又沒有負面新聞,于是乎民管辦組織開展的社會組織培訓、進社區便民公益服務等活動受到媒體積極關注,成為在鄭州電視臺出鏡率較高的民政機構之一。
悉心指導,搭建平臺,社會組織結出碩果
鄭州市溫州商會先后與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廣發銀行河南省分行分別簽訂了“授信80億元”“授信60億元”和“50億元”項目及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幫會員單位解決了融資難題;引進在豫投資集團,在河南各地興建了10多個專業市場(7個在鄭州),總投資達200多億元;100多次參與會員合法維權。因其優異表現,去年溫州商會獲評5A級社會組織。
2015年,市民管辦準予鄭州市膏藥協會直接登記,系全省第一家。雖然純屬草根組織,但該協會結合行業發展需要,于2016年組織起草、發布、出版了全國首批保健用品行業團體標準。截至今年7月,已有全國5個省的62家企業的199個保健用品采用,帶動了3000余人的創業就業。
洗滌行業協會成為市工商局的專家團,開通了12315投訴站,妥善處理消費糾紛上百起。
監督換屆秩序,確保公開公平,德才兼備者能當選;指導修訂章程,助其提升服務;幫助解決困難,促其快速發展……這些社會組織茁壯成長的背后,是民管辦長年給予的個性化指導。
民管辦的網站及其組織的座談會和業務培訓等活動,也成為社會組織重要的交流、學習平臺。
“跟兄弟單位取經后,我們也聘用了管理經驗豐富的專職秘書長。我們與部隊開展共建、關愛留守兒童,組建義務救援隊,公益活動菜單越來越豐富。”鄭州市菏澤商會會長許新革介紹。
民管辦設立了宣傳教育科,配強人手、完善制度。僵尸網站無人問,“滿血”網站人人愛。“二七區、中原區和金水區的民管辦(科)在信息報送上你追我趕,只要一方報送的信息在網站發出來,另一方很快就會報送一條。”民管辦負責人介紹說。
鄭州市民管辦牽頭開展的社會組織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公益服務活動,已累計為15萬多人次進行義診,發放科普、黨建書籍7.5萬余冊,維修家電6000多件,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社會組織的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