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通過搭建漢中市智慧養老平臺,提升敬老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質量,發揮“一個智慧養老中心、多個居家養老服務站點、N個農村互助幸福院”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的作用,著力構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出臺優惠政策,強化政策保障
漢中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加快發展家庭服務業實施意見》等8個方面的政策文件,使經營主體在土地使用、稅費減免、金融支持、醫養結合、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得到了實惠。
市、縣兩級按全市人口年均1元的標準,將養老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拿出不低于50%的福彩公益金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民辦養老機構設施改造、政府購買服務、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等方面投入補助資金1.84億元。成立漢中市老齡服務業協會,加大對各類養老機構協調管理力度。統一將54所敬老院全部納入事業單位統一管理,落實事業編制133個,11個縣區中心敬老院設為正科級事業單位。部分縣區將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補助納入財政預算,并在公益性崗位設置方面給予支持。根據去年考核結果,有681個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良好,占建成總數的91%。
注重示范引領,高點規劃養老
漢中市結合實際,提出“打造全國知名養生養老基地”工作目標,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十二五”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等,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城鄉養老事業發展。
為打破傳統養老模式,豐富養老內容,該市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方式,招商引進陜西東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搭建了漢中智慧養老平臺,建成漢中智慧養老中心。目前,該平臺養老服務業務已經在5個縣區32個鎮(街)設置了智慧養老中心和服務站點,服務涵蓋了家庭保潔、助餐等20多項內容,特別是今年推出的每天1元錢的健康養老服務,受到城鄉老年人的歡迎。
堅持多元發展,滿足養老需求
近三年來,漢中市累計投入5.4億元,建成養老服務機構880個,總床位數25117張,老年人人均擁有床位數達37‰。其中,社會福利院和光榮院6個,縣級中心敬老院11個、區域性敬老院5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31個、日間照料中心49個、農村互助幸福院748個,發展民辦養老機構13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個。農村養老覆蓋50%以上中心村。
在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上,該市重點圍繞敬老院創星達標評議活動,全市8所敬老院被評為省級星級敬老院。在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上,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村集體為依托,尊重農村老人的傳統生活習慣,組織老年人開展互幫互助、以老助老等活動,豐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特別是為留守、空巢老人提供了互助幫助和精神慰藉,受到了普遍歡迎。同時,該市堅持監管和服務并重原則,在設立許可登記上,實行網絡化服務,資助17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完成設施改造、政府購買服務等660萬元,撬動2.56億元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發展。培育發展107個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建立4萬余人的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以“四社聯動”為載體,整合各類資源,以日間照料、農村互助幸福院為平臺,引進社會組織、志愿者和社工為社區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規范管理方式,提升服務水平
漢中市民政局還對養老機構的設立程序、許可管理等作出規范,明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工作人員等政策標準,引導規范社會各界興辦多元化的養老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許可上,實行網絡化服務,規范辦理流程,簡化養老服務項目申請審批手續,降低養老服務業準入門檻。13所民辦老年公寓全部辦理了許可登記手續。積極組織各類機構管理服務人員參加培訓、外出考察先進經驗,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全市共培訓各類養老機構的院長、管理人員和護理員760余人次, 650余人取得資格證書。積極指導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落實省級護理員培訓基地,將面向全省開展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培訓,今年已組織培訓108人?;緦崿F每名從事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服務。
該市還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市養老機構開展評估。對16個養老機構下發問題整改通知書。市政府對全市21個“為老服務先進集體”、12個“先進基層老年協會”、20名“老齡工作先進個人”、22位“孝親敬老之星”和20個“最美養老護理員”給予表彰獎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