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2012年,年僅28歲的張麗莉為救學生在車禍中失去雙腿,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美女教師”。手術后一年,還在康復的張麗莉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從教師崗位轉戰到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殘聯工作。
“建議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等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無障礙衛生間的建設和管理。”這是去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張麗莉提出的首個提案。
今年,張麗莉提案的重點會放在哪方面?3月7日,記者在北京會議中心見到了張麗莉委員,并就她帶來的三份有關殘疾人提案進行了解。
完善殘疾人網絡購票方式
生活中,殘疾人要購買專用票,必須持殘疾人證自行前往車站購買,且欲購車次還要保證是以購票之處為始發站。殘疾人本就出行不便,這樣的規定更是增加了殘疾人時間、經濟等方面的出行成本。如果臨時有事需要退票或改簽,還必須到車站購票窗口辦理。
“網絡購票方便了大眾,卻將殘疾人拒之門外。”張麗莉表示,由于殘疾人旅客專用票僅限于車站窗口購買和殘疾人通過網絡購票無法選擇無障礙坐席位置,還有不在少數的殘疾人很難享受到完善的無障礙設施。
對此,張麗莉建議,優化殘疾人購票渠道,完善12306官方網絡購買火車票方式,開放殘疾人專用網絡購票方式。如設置“輸入殘疾人證號”等審核條件后,對符合購票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網絡在線選擇無障礙坐席、普列臥鋪下鋪優先購買、查看無障礙衛生間具體位置、在線退票或改簽等便捷功能。
“為殘疾人提供更為智能、便捷的網絡購買火車票方式,將會為廣大殘疾朋友的出行帶來更為舒適美好的體驗,也必將成為真正惠及人民群眾、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舉措。”張麗莉說。
改進助殘設備航空運輸服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乘機出行已變得越來越普遍。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殘疾人出行通常需要攜帶相應的助殘設備。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規定給殘疾人出行帶來不便。
“助殘設備的運輸在2015年實施的《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有的航空公司在落實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給殘疾人出行帶來不便。”張麗莉說,助殘設備不是一般的設備,而是殘疾人身體功能的延伸。離開了助殘設備、特別是個性化定制的輔具,殘疾人將失去行動自由。因此,助殘設備與它們的受益者一樣應在航空運輸中得到更細致、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務。如折疊輪椅可在辦理登機牌時托運,也可在機艙口托運,亦可帶入機艙保管。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應充分聽取殘疾人的意見。同時,對飛行時間超過2小時的航班,應配備窄幅機艙小輪椅隨飛機同行;對輪椅或其他助殘設備托運,需按照易碎品對待。一旦出現損壞,應積極協助殘疾人按流程予以鑒定,并進行賠償。
加強第三代殘疾人證宣傳力度
2018年,全國進入第三代殘疾人證加速換發階段。截至2018年底,共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換發工作,按目前各地工作進度,今年將在全國實現第三代殘疾人證全覆蓋。
“目前,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已經開始使用第三代殘疾人證,但整個社會對第三代殘疾人證的認知度還不高。”張麗莉表示,目前很多公共文化及旅游風景區等場所仍不具備有效識別第三代殘疾人證的條件,景區工作人員也不了解殘疾人證正在更新迭代。“殘疾人出入這些公共場所,常常是持證而無法‘自證’”。
張麗莉認為,國家應加大對各地公共文化及旅游風景區等場所關于第三代殘疾人證的宣傳力度,提高對第三代殘疾人證的知曉率。同時,加強對公共文化及旅游風景區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第三代殘疾人證相關知識。
此外,在有條件的公共文化及旅游風景區推進“互聯網+服務”軟硬件設施建設,通過手機NFC、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即可實現殘疾人證在線驗證。在不具備“互聯網+”條件的公共文化及旅游風景區,推行殘疾人證讀卡器、POS機認證模式,有效記錄刷卡痕跡,形成殘疾人服務數據,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在采訪最后,記者問今年有何打算,張麗莉表示,今年繼續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努力讓殘疾人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