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必成之心 聚磅礴之勢 創未有之業
—— 湖南民政盡銳出戰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時間:2019-04-0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春暖花開之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進軍號響徹三湘大地,更多優勢資源和力量正向“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集結,更多民政智慧和方案也正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中落實落地。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視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在鳳凰縣菖蒲塘村看望慰問鄉親們時強調指出,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五年多來,春風萬里的“精準扶貧”化為奮斗的動力,不僅攻下一個個貧困的“山頭”,還摘下了一頂頂貧困的“帽子”,讓湖南680多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3.43%降至1.49%。

  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湖南民政圍繞脫貧攻堅大局,對接群眾需求,身心齊入走進群眾心坎,通過堅持對標對表、聚焦主責主業,疏通政策溝渠、匯聚民生活水,提升基層基礎、強化擔當作為,走出了一條民政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好路子。

  湖南省民政廳廳長唐白玉說,今后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全省還有19個貧困縣、80多萬貧困人口尚未脫貧摘帽,鞏固脫貧成果、解決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此緊要關頭,全省民政系統將以決戰決勝之勢攻克最后貧困“堡壘”,通過實心、實干、實效彰顯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民政擔當與作為。

  走進群眾心坎 把政策含金量轉化為獲得感

  準確對接群眾內心需求,是湖南民政參與脫貧攻堅精準發力、精準施策的基礎。近年來,湖南省民政廳通過強化政治擔當,扛實政治責任,通過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活動、常態化聯點督查等方法,深入到200多個村看現場、聽民聲、摸實情、解民憂,用腳步踐行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的誓言。

  十八洞村貧困對象劉青斌有句心里話,“只有面子和里子都脫貧,才是真脫貧。”劉青斌夫妻倆都是殘疾人,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此前靠著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他的需求第一時間得到了回應。通過本人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開等流程,民政部門將其一家納入兜底保障范圍,每月享受救助金1590元,加上在村里直接就業做交通協管員,讓劉青斌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暖心保障讓幸福有底。”花垣縣雙龍鎮民政專干彭官永說,通過把重心下沉到戶、聚焦于人,將困難對象及時納入兜底保障范圍,變“漫灌”為“滴灌”,為劉青斌這樣的貧困家庭點亮了生活之燈、照亮了前行之路。

  有了好想法,才有寬路子。2018年以來,湖南省民政廳先后 7次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兩次將廳黨組中心組學習課堂、廳黨組會,搬到了駐村幫扶點湘西州瀘溪縣紅巖村,走訪困難群眾聽訴求,與州縣領導、有關部門座談,共同研究兜底保障措施。

  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制定的政策可以帶上社會的質感和溫度,不僅能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更能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2018年,湖南出臺政策,從分類保障、拓展對象范圍、建立支出型貧困制度、加強政策有效銜接、明確幫扶責任等方面著力,既確保打贏的進度,更保證打好的質量。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對象清理整頓,推動全省100%入戶調查、100%收入核對、100%民主評議、100%公示公開,累計核對490.2萬人次,反饋問題線索59.7萬條,促進應保盡保、精準救助。同時,探索完善醫療救助、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扶貧政策制度,搭建羅霄山片區供需對接平臺,推動278個項目落實,片區6個縣整體脫貧摘帽。

  破解深困之難 讓單一主導力量變成大合唱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集中優勢兵力,破解深困之難。在這其中,不僅需要黨委政府主導,更需要形成優勢資源積極參與的“大合唱”,通過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之力,讓困難群眾獲得更多前行的力量和改變的勇氣。

  截至目前,湖南還有11個深度貧困縣,主要特點是貧困發生率高,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復雜,公共服務不足。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的難點痛點,湖南不僅有見微知著的實功,更有持之以恒的韌勁——

  連續三年實施萬家社會組織聯千村幫萬戶扶貧工程,分解社會組織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結對幫扶數量,明確近期、遠期目標,年均結對幫扶困難家庭1.4萬戶。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1929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培養4000余名社工扎根基層一線、服務基層,讓全省民政對象享受的服務更有溫度、更增厚度。

  選派170多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城鄉社區,為貧困人口、“三留守”人員、殘疾人提供心理健康輔導等服務,服務受益14萬多人次。

  探索建立家庭盡責、基層主導、社會協同、全民行動、政府支持保障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機制,積極開展“福康工程”等助殘項目,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積薄而為厚、聚小而為多,通過在守望相助、慷慨捐贈、扶智扶志三方面引導使力,湖南引入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的舉措幫到點子上、助到關鍵處 ——

  截至目前,建成省、市、縣三級志愿服務行業協會網絡,依托社區建成1500多個社區雷鋒號志愿者工作站、1.04多萬個學雷鋒志愿服務崗,涌現出“雷鋒家鄉學雷鋒”“鄰里守望”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

  實施“福澤瀟湘·扶貧助學”行動,加強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慈善醫療救助,引導企業實施扶貧慈善項目,通過產業、助困、助學、助殘、助醫等方式讓35萬人次受益。

  唐白玉表示,湖南省民政廳將盯住最困難的地方,瞄準最困難的群體,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除了加大貧困因素權重,穩步提高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質量,不斷完善社會養老、兒童福利、特困供養、殯葬服務等基礎設施以外,還將鼓勵長株潭等經濟發達地區民政部門結對幫扶這11個深度貧困縣發展民政事業,以聚集更多優勢資源向深度地區傾斜。

  拔窮根豐羽翼 讓鄉村振興有氣質更有靈魂

  在千頭萬緒中把握社情民意,在千變萬化中緊扣時代脈搏。湖南民政正通過開展扶貧扶志專項行動,拔思想上的窮根,豐能力上的羽翼,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初七。根據湖南省委統一安排,省領導輕車簡從、不打招呼、不用陪同,分赴20個貧困縣市進村入戶,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脫貧攻堅專題調研。在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四肢殘疾的周立軍家里,鼓勵他身殘志堅、脫貧致富。他要求全省各級要以問題為導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如今的菖蒲塘村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菖蒲塘村由馬王塘村、長坳村、櫻桃坳村與原蒲塘村四村合并而來。黨建引領,合村合心,新蒲塘村做大做優水果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村有119戶406人摘掉貧困帽,九成果農年收入3萬元以上、九成農戶建起了樓房。村里200多人規模的女子苗木嫁接隊服務范圍從周邊鄉鎮擴大到貴州、重慶、陜西等地,一年創收200多萬元。

  黨員心氣足,群眾心里亮,菖蒲塘村跑出了脫貧的加速度。今年3月26日至27日,湖南省民政廳副廳長張自銀帶隊,圍繞“民政系統從哪些方面助推菖蒲塘村建設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典型”這個主題,面對面傾聽貧困群眾呼聲,與基層干部共商脫貧良策。不久后,菖蒲塘村實施鄉村振興中“為民愛民”的民政元素將會得到重點體現,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將成為社會組織孵化、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村級旅游服務中心的重要載體,1+N(1個老年人集體公寓,通過利用廢棄舊村部改造、租賃民戶等方式建成多個“長者之家”)的村級養老服務體系,將會在專業社工或義工的介入下,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菖蒲塘村只是湖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從2018年開始,湖南民政系統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開展扶貧扶志專項行動,通過開展鄉村治理三年行動,推進婚喪禮俗改革,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深入挖掘湖湘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連起民心,激勵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堅定前行,讓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