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為生命意義賦予更深刻內涵
——湖南綠色生態節地殯葬改革啟動儀式暨婁底市首屆生命文化節活動側記

時間:2019-04-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儲慧靜 朱婕妤

  4月4日,由湖南省民政廳、婁底市政府主辦的“深化婚喪習俗改革 倡導文明節儉新風 大力推進湖南綠色生態節地殯葬改革啟動儀式”暨2019年婁底市首屆生命文化節活動舉行。湖南省民政廳巡視員鄧磊、婁底市副市長梁立堅、婁底市政協副主席席伏應等出席活動。

  摒棄大操大辦

  回歸殯葬傳承優秀文化的本質

  活動當天,在連綿的細雨中,人們舉著傘、身著雨衣,絲毫不減對婁底市正在推進的綠色生態節地殯葬改革的關注熱情。

  在現場播放的《最好的紀念》公益宣傳片里,展示了一場湖南農村較為常見的喪事場景。整村人奔前忙后,豐盛的流水席、絢爛的煙花、氣派的道場、豪華的樂隊等,都為了證明逝者尊貴的地位和子女的孝心。一場喪事下來,家屬往往身心疲憊,忘卻了悲痛、丟掉了懷念。熱鬧、風光過后,家屬承受著巨大經濟壓力,甚至因喪致貧、因喪返貧。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湖南省扶貧楷模王新法,64歲義務扎根深山扶貧攻堅,幫助薛家村摘掉貧困帽,跨進省級文明村行列。2017年3月,他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去世。按照本人遺愿,遺體被火化,安葬于薛家村公墓,上千村民自發送別,銘記他忘我的奉獻精神。可見,逝者的地位本不應通過奢侈的排場體現,喪事的本真意義在于促進親情的交融,傳承社會倫理中的孝道文化,傳播逝者人生中的真善美。

  可以算一筆賬。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每年死亡人口近1000萬,如果全部土葬,每年則需要近15萬畝土地,相當于兩到三個鄉鎮的耕地總和。針對土地資源稀缺的現狀,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殯葬改革工作。“2018年,省文明辦、省民政廳、省紀委糾風辦聯合開展治陋習、樹新風,節儉操辦婚喪事宜的專項工作,今年省里將繼續推進這項工作。”鄧磊在講話中表示。

  婁底市更是把殯葬改革工作融入到創建文明城市和森林城市的統一部署中去。“2016年婁底市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過程中就把殯葬改革工作作為其中重要一環。”梁立堅在采訪中表示,“目前,婁底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更需要破除喪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的助力。要讓老百姓認識到殯葬改革工作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共同促進殯改工作順利推進。”

  傳承孝道文化

  傳播生態文明殯葬理念

  啟動儀式上,席伏應宣讀了深化婚喪習俗改革、倡導文明節儉新風倡議書。5位自愿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志愿者代表上臺簽名,他們中年齡最大的91歲,還有兩位80多歲的長者。曾任婁底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的曾熱情表示:“我們都是黨員干部,要起帶頭作用。這些老領導聽說要來參加這個活動,沒有猶豫,欣然答應。我認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要直面生死,隨時做好準備。很多年前就想過自己的死亡,我跟子女說要捐獻眼角膜,讓別人重見光明,并且不要興師動眾,要把我的骨灰撒向大海。”

  此外,9名逝者家屬代表上臺領取了節地生態葬每例2000元的獎勵,并在婁底金寶靈塔園舉辦了莊重簡約的節地生態安葬儀式。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9位家屬代表來到草坪葬區域,在輕柔舒緩、婉轉悠揚的古箏聲中,將逝者骨灰盒鄭重交到工作人員手中,由墓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直接深埋到草坪下,并覆土、撒花,沒有硬化也沒有立碑。蓋上草皮后,埋葬區瞬間隱入一片碧綠之中,甚至看不出動土的痕跡,9位逝者的骨灰回歸大地。“青山隱隱含蒼翠,白云悠悠寄情思,望你們帶著親人的懷念得以安息……”在主持人的離別詞中,安靈儀式禮畢,家屬在一旁的桃花樹上系上了黃絲帶,寄托最后的祈福和思念。據悉,婁底市還向市民免費提供了140個節地小型墓。

  在婁底市生命文化節現場,兩支孩童表演隊伍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他們是來自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冬與春。它沿著歲月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著赤子的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百善孝為先孝,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扎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后來人。”孩子們整齊有力、飽含深情的朗誦和歌唱,引發了觀看表演的群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溫暖和感染著在場所有人。我們可以猜想,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此刻如同一顆種子種在了孩子的心田,未來有一天,將在孩子們的身上生根發芽,散發勃勃生機。

  生命的接力讓愛在人們心中傳遞

  有這么一群人,在生命走到終點時,將有用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人,用人生的余熱照亮別人的生命。

  活動現場,器官捐獻受益者劉福講述了自己的故事。2017年4月28日,當他在醫院術后醒過來時,感到呼吸順暢、不悶不堵,他意識到自己肺移植手術成功了,終于可以擺脫持續了20年的塵肺病。肺器官的捐獻者是年僅16歲就不幸辭世的葉沙,他的器官被捐獻給了7位患者,讓他們的生命重獲新生。而這并不是劉福第一次接觸到器官捐獻。早在2015年,劉福的妻子因意外過世,當時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動員下,他說服家人,捐出了妻子的一個肝臟、兩個腎臟,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對此,劉福說:“這也許是妻子在天的庇佑,也許是自己心存善念,幫助了他人的福報。”這場關于生命的接力,不僅福澤了別人,也讓他自己享有了愛的回饋。他會帶著感恩,把這份大愛傳遞下去。

  從捐獻器官和遺體到把骨灰撒入大地,生命的意義被賦予了更深刻豐富的內涵。觀念上的改變,讓社會文明向前邁出了更大一步。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