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霖生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既是對近年來民政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民政未來事業發展的殷殷囑托。
因為關系民生,所以連著民心;因為連著民心,所以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因為是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所以民政工作是一張負載民生、民心期待的政治答卷。
這張答卷考驗著各級黨委政府的社會治理水平,更考驗著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民政系統的執行能力——做好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群眾中去,為黨和政府贏得群眾擁護。
寫好民政這張連著民心的政治答卷,需要進一步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把個人樸素的善良升華到黨性的自覺。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毫無疑問,在服務群眾的道路上許多干部職工一直秉持一顆善良的心。但是,相對于這種自發的善良,我們更應強調黨性自覺,強調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黨性。唯其如是,我們才能不忘初心,沿著善良的道路一直善良下去。這種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黨性,反映在民政系統,那就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它是黨性與人性的光芒交匯,初心與覺悟的互相印證,是保證民政事業一路健康前行的強大理念支撐。
寫好民政這張連著民心的政治答卷,需要進一步強化底線意識。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這“三基”職責,件件涉及群眾滿意度的底線。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三個“聚焦”,項項都是群眾獲得感的基礎。近年來,一些民政工作者說,民政工作關注度高,容忍度低。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就應該認識到,民政不是錦上添花客,而是雪中送炭人,民政工作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與關切,干部百分之一的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導致群眾百分百的不滿意。這好比是在懸崖峭壁上作業,沒有太多閃展騰挪的余地,事涉困難群眾最基本生活,民政工作不允許有任何掉以輕心。只有牢固樹立底線意識,以臨深履薄的警惕,認真仔細聽取每一個來自群眾的聲音,我們才能打造起為黨贏得民心最牢固的防線。
寫好民政這張連著民心的政治答卷,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民政要主動融入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覺接受黨委政府領導,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中,脫貧攻堅位列“三個聚焦”之首。民政必須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大局,發揮好兜底保障一批的功能,把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作為基本防線,加大重點人群救助力度,用社會保障兜住失去勞動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同時要廣泛動員社工、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也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參與留守兒童保護,參與基層治理體系等各項民政事業的建設。格局決定視野,站位決定格局,民政只有胸懷大局,才能真正形成民政事業發展的大格局。
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我們就有了和人民群眾以心換心的基礎;不斷強化底線意識,我們就筑起了贏得民心的堅固防線;持續加強大局意識,民政就將在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的事業中更加成效卓著,更加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