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日前,記者在恩施州走訪時,無論是政府幫著加固了房屋的老年貧困戶,還是政府幫著創業的因病致貧困難戶,還是搬進集中安置點在“扶貧工廠”上班的貧困戶,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對未來,有信心”“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一定能脫貧”“我們很快就能脫貧致富”。
如今,在恩施州,精準扶貧戶可享受低保救助或五保供養政策、代(免)繳醫保政策、住院補償政策、耕地補貼政策、臨時救助政策等,危房改造的有補貼資金、計生家庭可享受計生特扶政策、老年家庭可享受社會養老政策、家里有學生的可享受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政策、二女家庭可享受計生獎扶政策、殘疾人家庭可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政策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當前,人民群眾的生存需要正向改善需要、發展需要拓展,物質需要正向服務需要、精神需要拓展,民政工作對象的覆蓋面和服務供給的范圍規模將持續擴大、不斷拓展。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民政部門擔負著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加強困難和重度殘疾人保障,做好農村留守兒童、老年人關愛保護,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等重要任務,每一件都關系脫貧攻堅全局,都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
謀劃“大盤子” 強化統領協同
近年來,恩施州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社會保障兜底脫貧裝進扶貧攻堅“大盤子”,與精準扶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謀劃。
州脫貧攻堅指揮部印發《全州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指導意見》,州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州民政局聯合印發《恩施州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調研、部署、調度和檢查督辦精準扶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各項工作。各級各有關單位將兜底脫貧作為強化“四個意識”和履職盡責的重要舉措,與業務工作統籌安排、重點督導、狠抓落實。
“我們州、縣兩級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掛帥,民政、發改、教育、財政、人社、住建、衛計、扶貧、殘聯等部門和單位為成員的精準脫貧兜底保障工作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兜底保障工作。”恩施州民政局局長黎華輝告訴記者,“州、縣兩級都成立了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有序開展了大數據比對工作,兜底保障對象更加精準。民政、財政、編辦、人社還聯合印發《恩施州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辦法》,著力加強基層兜底保障服務能力建設。2016年,州民政局、州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恩施州調查隊還聯合制發《恩施州農村低保家庭經濟狀況核算評估暫行辦法(試行)》,實現農村低保由評到算評結合的轉變。”
完善“大體系” 夯基精準救助
為做到“兜底保障、不落一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恩施州民政局不斷完善兜底救助“大體系”,夯實民政兜底根基。
在低保救助方面,出臺《恩施州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恩施州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細則》,采取定額核減家庭收入方式,將低保對象由收入型貧困家庭拓展到支出型貧困家庭,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在特困供養方面,出臺《恩施州特困人員供養實施辦法》,將農村特困供養對象由農村五保對象拓展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 16 周歲的未成年人,并明確認定條件、程序、供養方式及內容。
在醫療救助方面,出臺《恩施州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象拓展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全面取消醫療救助病種限制和住院救助起付線,將農村特困人員、孤兒醫療費用全額報銷,將農村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年度醫療救助封頂線由8000元提高到8萬元;全額資助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孤兒、低保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序推進“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四位一體的“一站式、一單清”即時結算制度落實落地。
在臨時救助方面,出臺《恩施州臨時救助實施辦法》,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網”不斷編牢織密。
“截至目前,恩施州兜底保障重點救助對象19萬余人,2018年全州累計發放社會救助資金9億余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達400元,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達234元。”恩施州社會救助局局長黃世興告訴記者,“州民政局還編發《恩施州農村低保按標施保工作手冊》,印發《恩施州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辦法》《恩施州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啟動為期三年的農村低保專項治理,不斷提高兜底對象精準率。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目前,全州88個鄉鎮政府(街道辦)共設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窗口90個,覆蓋率達100%,確保了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構建“大格局” 因地綜合施策
“樓上生活,樓下就業,安置點衛生院、學校、銀行、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就像住在城里一樣,生活蠻有奔頭的!”巴東縣沿渡河鎮羅溪壩大型集中安置點“易遷點+扶貧工廠”脫貧模式效應正充分釋放和凸顯。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特別是對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巴東縣縣長郭玲告訴記者,“巴東作為湖北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對分散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半山的貧困戶進行了因地制宜的易地扶貧搬遷,建了大批的集中安置點,并按照城市社區標準完善配套設施,提供多元服務。為了實現穩定脫貧,我們還在每個安置點都建設了多家‘扶貧工廠’,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近年來,恩施州民政局在持續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還加強與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銜接協同,綜合解決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從恩施市城區向北行駛,經過三四十分鐘蜿蜒崎嶇的盤山路,碧波蕩漾的玉龍湖、飛檐黛瓦的土苗建筑、寬敞平整的土苗風情街迎面而來——這是翻身巨變的龍馬風情小鎮。昔日,這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是地道的貧窮偏遠山村。如今,已蛻變為亮麗的風情小鎮。龍鳳鎮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次視察一直關心的綜合扶貧改革試點。該鎮積極探索“扶貧搬遷、移民建鎮、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同步推進,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全鎮25家企業、141家合作社,帶動1.2萬戶群眾脫貧,為連片特困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綜合扶貧探索出新的路徑和經驗。
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脫貧攻堅需要綜合施策,每個縣、每個鎮、每個貧困戶都有不同的實際情況,精準扶貧工作必須因人而異、因戶施策,“量身定制”個性化“精扶”措施,逐步構建完善扶貧“大格局”,助力精準脫貧。
兜實“大保障” 全力脫貧攻堅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飽含著真摯的為民愛民情懷,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三個聚焦”,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民政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精準發力、持續用力,著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扎緊民生保障“安全網”。
“我這房子,是政府幫著加固的。”“每月除了低保金、電費補貼之外,還有高齡津貼、養老保險。”“看病有醫療救助,我倆身體還硬朗,啥也不愁了。”恩施市龍鳳鎮貓子山村貧困戶劉承彥老兩口都已70多歲,問起如今的生活,不善言談的老兩口滿臉幸福。貓子山村還因地制宜組建了茶葉合作社,帶領67戶貧困戶脫貧。目前,恩施市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2310戶、27725人。“2018年,我市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孤兒生活費等各類社會補助8萬余人次、1.5億元左右,其中,助力建檔立卡貧困戶3128戶、5531人實現脫貧,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養盡養、應救盡救。”恩施市民政局局長廖平玥告訴記者,“我市還制訂出臺《恩施市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三年行動方案》等系列社會保障兜底制度,建立兜底長效機制,夯實兜底保障根基。圍繞‘三個聚焦’,今年,我市將全面落實農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加大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工作力度,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以及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補貼制度,全面落實‘三留守’關愛服務制度,實施社會服務兜底工程。還將委托有資質的社會組織面向社會招聘25名工作人員,分配到17個鄉鎮民政辦和民政局機關從事社會救助工作,提升全市民政工作水平,助力兜底保障。”
巴東縣作為恩施州唯一的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近年來,全縣上下緊盯脫貧摘帽,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精準實施‘五個一批’,截至目前,累計已實現87個貧困村出列、40711戶135507人脫貧,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0.5%。”巴東縣副縣長雷玉龍告訴記者,“還留存的31個貧困村、4.66萬貧困人口,計劃今年實現貧困摘帽。”
“2018年4月以來,我們充分利用322個駐村‘尖刀班’2378名成員,直接負責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動態調整,通過入組入戶宣講政策、當面確認算收入、公開透明評結論,實現了政策宣講到位、評定程序規范到位、非正常低保和‘錯保’等現象清除到位,明顯提升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精準度。通過動態調整,基本解決了‘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切實發揮了社會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和‘救急難’功能。”巴東縣民政局局長譚德君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將聚焦脫貧攻堅,堅守民生底線,兜住社會救助保障網,加強‘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廣泛動員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全縣扶貧攻堅,扎實做好駐村幫扶,以新作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扶貧工作是最接地氣的,最能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的工作。”黎華輝表示,“為扎實推進‘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工作,切實發揮民政兜底保障在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今年,我們將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強化兒童福利、養老等服務體系建設。省民政廳還將繼續支持我州30個民政項目,追加投資計劃3000余萬元,助推我州民政項目規范、有序、優質建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民政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