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建立核對機構 實現部門間數據交換 對23項信息查詢比對
濟南市精準救助實實在在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

時間:2018-11-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吳俊旭  通訊員  王 輝

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以增強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著眼點,充分發揮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職能作用,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實行政策性兜底脫貧,兜底保障取得積極成效。

精準識別,強化核對,確保精準救助

摸清底數分類救助。通過逐村調查、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困難群眾家庭狀況進行再甄別、再核實,做到社會救助對象底數清、情況明。對全市916個貧困村的低保對象、特困救助供養人員建立臺賬數據庫,分析致貧原因,分類施救。符合低保條件的納入低保,五保對象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因突發原因造成生活臨時困難的給予臨時救助,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納入醫療救助。

強化經濟狀況核對。在全市所有區縣都建立了核對機構,做到凡救助必核查,實現了與公安、財政等11個政府部門、單位的數據交換,對車輛、房產、人員身份等23項信息進行查詢比對,及時甄別調查疑似信息,提高社會救助準確率。

開展扶貧效果評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隨機對6個區(縣)12個鎮60個貧困村的社會救助效果進行抽樣調查,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社會救助對象開展入戶調研,并撰寫完成評估報告,為全市精準扶貧、精準救助提供政策決策依據。

開展專項治理。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組織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民政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制定出臺《社會救助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和《低保工作“十不準、十嚴禁、七必須”規定》,通過建立多層次的低保公示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低保經辦人員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加強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等措施,嚴肅查處社會救助工作中的“人情保”“關系保”和庸政懶政問題。

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確保扶貧成效

制訂實施方案。按照濟南市“脫貧攻堅40條”要求,研究制訂了《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施方案》。建立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定期調度通報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制定民政部門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列入脫貧攻堅和社會救助工作考核重要內容,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高保障標準。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低保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16元、每人每年928元。首次將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為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

提升救助水平。印發《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意見》,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城鄉低保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低保的兜底保障范圍;完善贍養費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增強低保認定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時,完善臨時救助政策,臨時救助標準由過去城鄉低保標準的3-6倍提高到城市低保標準的6-12倍。

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聯合市財政、殘聯等單位制定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濟南市醫療精準扶貧實施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實施救助,最高救助比例達到100%。建立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一站式”即時信息交換與結算平臺建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住院診療。提高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護理費標準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

強化領導,協調各方,確保統籌扶貧

強化社會救助綜合協調功能。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了《關于建立濟南市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建立了由25個部門組成的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全市所有縣(區)均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了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各司其職的統籌協調機制。

強化社會救助制度托底保障功能。聯合市扶貧辦等7個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低保和扶貧在政策、對象、標準和管理上的有效銜接,確保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員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強化社會組織扶貧功能。積極引導全市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等多方面扶貧。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協調財政、稅務等部門全面落實對參與扶貧的社會組織給予稅收優惠。推動政府機構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

強化慈善幫困扶貧功能。組織召開濟南市精準扶貧慈善捐款動員暨慈善工作會議,開展精準扶貧捐款活動,募捐資金全部用于脫貧攻堅救助。設立“鄉村扶貧解困慈善救助基金”,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幫困活動。聯合市扶貧辦對建檔立卡的農村困難群眾特困家庭開展應急救助,目前已支出善款909.81萬元,救助困難群眾5044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