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為充分發揮街道在區域“三邊四級”養老服務工作體系中的優勢作用,北京市西城區統籌調度街道職能,撬動街道資源,創新探索接地氣的養老服務,逐步形成“一街道一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
什剎海街道:
形成“社工+養老”為老服務工作模式
什剎海街道與社會工作事務所合作,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及志愿者培訓工作,通過開展“心語熱線”、心理咨詢、“陽光老人社區促進行動”等主題活動,對老年人開展入戶精神關懷服務,逐步形成“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的老年人精神關懷服務工作模式。
大柵欄街道:
打造“1512”區域養老服務體系
大柵欄街道“1512”區域養老服務模式:“1”代表“銀鶴零距離”統籌調度中心平臺,完善養老服務信息化;“5”代表五個硬件服務設施;“12”代表12項主要服務功能,包括醫療保健、老年餐、配送服務等方面,通過引進社會服務機構、公益組織及志愿團隊,實現項目不斷拓展和完善。
天橋街道:
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提升養老品牌效應
天橋街道注重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建設,推進品牌企業規范化、制度化,嚴格落實例會制度、準入及退出制度,對企業服務全程監督、嚴格管理。各社區建立“一社一品”為老服務項目,推動老鄰里幫幫團、春暉助老服務隊等社區品牌助老服務項目,形成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三維”養老體系。
德勝街道:
探索特色為老服務志愿者管理體系
德勝街道特色為老服務志愿者管理體系包括服務對接機制、項目運作機制、能力建設機制和激勵機制四個方面。通過示范引領,確保為老服務志愿組織規范化、持續化、組織化和制度化運作。通過建立或培育以樓門群和黨支部等為老服務志愿組織,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
新街口街道:
營造“社區文化養老”氛圍
新街口街道營造“社區文化養老”良好氛圍,不斷豐富區域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勵社區使用公益金,購買符合老人實際需求的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為社區發展提供支持;結合街道“白塔新輝”系列文化活動,組織開展老年人乒乓球、太極拳、書畫等文化體育活動,充分詮釋了文化養老的內涵。
金融街街道:
強化失能老人的評估與跟蹤服務
金融街街道持續推進失能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建立失能老年人臺賬;加強更新失能老年人跟蹤研究與分析工作,與服務提供商進行對接,及時為失能老年人辦理居家照護服務補貼;對評估公司、服務提供商進行監督管理,為滿足區域內失能老年人居家照護需求做好保障。
椿樹街道:
醫養安居健康項目滿足老人健康需求
為切實滿足轄區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需求,椿樹街道開展醫養安居健康“零距離”項目,對經評估認定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至少每周每人一次基礎健康監測,共為區域內247名老年人提供了6849人次的健康監測服務。
陶然亭街道:
加強老年協會規范化管理
陶然亭街道不斷加強老協規范化管理,完成老協“三證合一”財務規范工作;加強老協文化活動的規范管理,每月舉辦兩次老年人精神關懷大型活動,1次法律維權宣傳活動;規范老協精神關懷志愿者入戶服務手冊,每月兩次上門對地區高齡、空巢、獨居老人進行精神關懷服務。
展覽路街道:
“1+2+4”提升養老餐桌服務
展覽路街道采取“1+2+4”的養老餐桌服務模式:“1”即街道牽頭;“2”即以兩個養老照料中心養老餐桌為重點;“4”即四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面鋪開。通過“1+2+4”,采取就餐、送餐、領餐相結合的方式,輻射22個社區,解決老人的就餐、用餐難題。
月壇街道:
促進“央地一體化”養老服務模式建設
月壇街道為實現區域養老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推進“央地一體化”養老服務模式建設。開發國家廣電總局機關新302餐廳建立月壇地區居家養老供餐示范點;與國家發改委合作建設三里河一區養老服務驛站、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及便民菜店,極大地方便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
廣內街道:
巡視服務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廣內街道針對老年人容易出現的居家安全問題,委托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居家安全巡視服務。面向區域內高齡、獨居、失能居家老年人,定時開展巡視服務,對老人的健康狀況、衛生環境、居住環境等五個方面進行深入評估,形成安全分析報告,以便對安全隱患、老年人訴求等及時解決。
牛街街道:
逐步完善精神關懷服務
牛街街道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向老年人提供每周6小時的熱線服務和6小時的面詢服務,每月開展兩次社區主題活動,調整精神關懷服務模式,增加老人小組面詢、心理講座沙龍及家屬心理疏解能力提升課程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增加上門服務,不斷提高社區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
白紙坊街道:
適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生活環境
白紙坊街道針對失能、高齡、獨居等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安全問題,在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及社區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為13名經濟困難、失能、獨居的老年人進行居家環境智能化改造,利用“零距離”居家養老服務系統,不斷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廣外街道:
提升養老驛站服務效能
廣外街道通過觀念創新、提高效能,區域居家養老服務快速發展。目前共開設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提供助餐、日間照料、短期托養等服務。其中,紅居街養老驛站和車站東街養老驛站在2018年進行老年餐改革,將預定制形式升級為現場點餐形式,深受老人歡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