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養老問題是事關民生的大事,養老護理更是這件大事中的急事,事關我國日益增長的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的生存和照護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對于老年人的護理狀況十分關注。
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居家養老仍是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而城鄉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項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和康復護理,其比例分別是38.1%、12.1%、11.3%,這三項都與養老護理直接相關。
“以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格局,作為子女勢必承擔贍養老人的主要責任,特別是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子女的作用不可或缺。”針對這些現狀,徐文光提出兩方面建議,即在全國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護假制度和加快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培訓。
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護假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老有所養’不僅需要生活照料,也需要情感慰藉,而推行老年人子女陪護假制度,為更好滿足老年人這一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徐文光認為,“養老、孝老、敬老,既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護假制度就是一項基礎的保障措施。”
他以衢州為例,解釋了這一制度的社會意義。衢州市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處在全省前列,子女面臨的照料父母、贍養壓力日益明顯。為應對這一問題,衢州市于2018年出臺了《關于加強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所在單位可以給予其陪護假,獨生子女的陪護假每年累計15日,非獨生子女的陪護假每年累計10日。這一政策得到廣大群眾歡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鑒于衢州的實踐,徐文光建議,全面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護假制度,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確保落地。比如:加強立法保障。針對老年人子女陪護假施行的省份較少,且長短不一,導致在全國層面不均衡的問題,總結吸收已推行老年人子女陪護假制度的實踐做法,在國家層面進行立法,出臺統一的政策和標準,讓全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加強政策配套。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企業落實陪護假具體措施。“陪護假”產生的用工成本,可由企業和政府合力承擔,通過減稅、獎勵等形式,給予企業一定補貼,讓社會各界共同為老年人子女陪護假兜底。加強督查落實。把落實老年人子女陪護假制度列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內容,納入全國敬老愛老助老評選的考評指標。加大用人單位不按規定落實陪護假的處罰力度,與企業信用掛鉤,有序推進老年人子女陪護假制度落地,營造全社會敬老養老良好氛圍。
加快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培訓
除了需要子女的及時陪護,徐文光認為,專業護理人才缺失也是個很大的問題。“養老護理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然而目前的養老護理人才總量不足、職業吸引力低、培養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制約養老護理行業和養生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2017年國家取消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書后,相關政策未能及時補位,導致社會認可度進一步降低,迫切需要國家從制度層面予以解決。”
對于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徐文光算了一筆賬:“全國失能老人按照養護比例1∶3的國際通行標準,約需要1000萬名護理人員,而目前全國整個護工群體才100萬人,專職養老護理人員僅30萬人,其中,具有養老護理資格證書的僅占十分之一,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嚴重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職業吸引力低,職業發展空間小;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不全,培養體量不大;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質量不高。”
針對這一現狀,他建議,加快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培訓,具體有以下措施。
推廣長學制中高職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出臺政策,在現有中高職銜接基礎上加快“專本貫通”,由辦學條件較好的高職院校試點老年護理本科教育,擴大社會對養老專業的認同感。在養老護理類專業領域率先試點“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讓養老護理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護理、康復等多類崗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更好地適應從業需求。
暢通養老護理人才晉升通道。建立職業上升通道,提高專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依托職業院校和培訓鑒定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和專項技能認證考核,認證等級與個人工資津貼和職級掛鉤。
加大經費投入。中央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于加大培訓補貼力度,更好地激勵職業院校和培訓鑒定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和專項技能認證考核;用以獎代補的形式,引導更多人員參加培訓和技能認證;用免除涉老專業學生學費、提高學生助學金、安排就業等途徑吸引更多學生報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