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麗霞 通訊員 劉東升 王瑞芳
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求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部署精神,社會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機構、教育和項目為抓手,以發揮社會工作在扶貧濟困方面的專業優勢為著力點,以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為目標,將專業社會工作延伸到貧困鄉村,讓扶貧更精準、更有效。2017年6月,民政部聯合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出臺《關于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為各地落實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了清晰、明確的政策指引。2017年7月,民政部聯合教育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出臺《關于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以貧困地區為重點,推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專業作用。2016年3月,民政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以“發展社會工作,助力扶貧濟困”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民政部還啟動實施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計劃,動員引導廣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扎根貧困地區,扶持壯大貧困地區社會工作專業力量,開展貧困群眾救助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能力建設、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特殊困難人群關愛支持等專業服務。
“三區”計劃
——服務“三區”激發潛能
鏡頭一 在4000米之上的高原,天寒地坼,甘肅雪蓮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用力把稀薄的空氣吸進肺里,一步一個雪坑地向50 個藏族殘疾人家庭走去。這是由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成立的雪蓮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會工作者執行民政部“三區”計劃甘南藏族自治州項目時的情景,他們在甘南州合作市當周街道230 名重度殘疾人中篩選了50個藏族殘疾人家庭為重點服務對象,開展個案服務。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是《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工作人才扶貧的主體工程。2012年,民政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扶貧辦等6部門印發《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專項計劃實施方案》,正式啟動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并于2013年開展了首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選派與培養工作。“三區”計劃向中西部省份的240多個貧困縣(區、市)選派了至少60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舉辦了30期“三區”社會工作實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為這些地區培養至少30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2017年6月,民政部在重慶召開“三區”計劃實施經驗交流會,進行了中期總結和經驗交流,對經費使用、項目管理等進行了部署。“三區”計劃的實施,回應了“三區”群眾的心理社會服務需求,在推動“三區”建立社會工作政策制度、拓寬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壯大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探索社會工作服務模式、普及宣傳社會工作等方面收效顯著。
“牽手計劃”
——機構攜手助推專業
鏡頭二 讓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受和享有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服務,是援、受雙方的初心,也是“牽手計劃”的內核。河南省南陽市和惠社工服務中心在桐柏縣開展困境兒童服務已有兩年多時間,與鄭州市金水區彩虹社工服務中心順利“牽手”后,從管理到服務都有了全新的改變。開展服務時,彩虹的社會工作者指導完善服務計劃,現場指導幫教技能。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是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的依托力量和重要載體。民政部于2017年啟動實施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并專門制訂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實施方案》,舉辦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啟動實施會議暨首批“牽手計劃”實施工作專題培訓班。首批“牽手計劃”共指導21個省、200家機構簽署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幫扶協議》。截至今年7月底,首批“牽手計劃”援派機構的300多位社工參與,服務時間達2400多天。“牽手計劃”覆蓋到了100個貧困縣,扶持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100家,為當地培養在地社會工作人才456名。
教育對口扶貧計劃
——傳道授業播種樹人
鏡頭三 2018年1月24 日,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魯東大學與西藏自治區墨脫縣政府三方共建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項目實施基地”在墨脫縣掛牌,魯東大學的教師將在墨脫縣完成三項工作:建立教育實習實訓基地,開展老年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孵化當地志愿服務組織與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為發揮社會工作教育在社會工作扶貧中的基礎功能和“扶智”作用,民政部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計劃實施方案》,指導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聯合全國MSW教指委)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4月召開啟動實施會,分別啟動了兩個批次的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計劃。截至今年8月,參與社會工作高校數量達202家,共對口支援118個國家級貧困縣。參與對口扶貧的相關社會工作院校通過項目引領、模式探索、本土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機構扶持、減貧機制構建、助推政策研究等路徑,把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與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學生培養結合起來,把社會工作課堂教育與實務訓練結合起來,把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與高校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服務社會、擴大社會工作專業影響結合起來,幫助貧困地區搭建“實務教學、行動研究和扶貧濟困”三位一體的社會工作實訓平臺,對當地干部進行社會工作知識輸出、政策宣講和人才培訓,對扶貧組織和扶貧工作人員進行能力建設,進一步凸顯社會工作教育對脫貧攻堅人才培養的基礎支撐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