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昕
作為浙江省安吉縣博物館副研究員,程永軍一直從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工作,在其20年的文博生涯中,足跡遍及安吉縣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從2014年開始,他又多了一個頭銜,就是安吉縣地名文化專家庫成員,由其領銜的安吉縣地名文化研究團隊,成為浙江省文化創新團隊中專門以地名為研究對象的團隊。在安吉縣地名辦的支持下,程永軍帶領團隊積極開展地名文化研究,成為社會力量參與安吉地名文化發展的主力軍。
從接觸地名普查到成為專家組成員
2014年12月底,安吉縣全面啟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組建了一支從部門到鄉鎮、村(社區)的三級普查員隊伍,程永軍作為縣文廣新局的聯絡員參與到普查工作中。根據普查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驗收標準,此次普查對地名歷史沿革、地名命名的來歷都有很高的要求。為此,安吉縣普查辦認為必須要建立一支專家團隊,對普查的歷史地名進行研究論證,確保普查開始就能用文化來引領。為此縣地名辦通過向社會征集和單位推薦兩種方式,建立了一支由七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其中程永軍通過個人自薦和單位推薦成為專家團隊的領軍人物。
作為一名歷史和鄉土文化的研究者,程永軍參與地名普查有三方面的有利條件。一是輕車熟路。全縣209個行政村(社區)、2300余個自然村,絕大部分地方都留有他的足跡,村史村情基本了解。二是長期關注。由于工作原因,他在對安吉鄉土文化研究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地名文化知識。三是圓夢心愿。面對安吉至今沒有一本地名文化專著,程永軍一直以來就想填補這一空白,恰好普查辦能提供地名普查這個平臺來實現他的夢想,達到傳承安吉地名文化遺產的目的。在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后,安吉縣地名辦最終確定由他來帶領安吉的地名專家,把關地名普查的各項環節,并大力支持專家組成員開展地名文化研究工作。
走入老百姓身邊為地名尋蹤問源
2016年11月的一個清晨,早早醒來的程永軍駕車向四十公里開外的山川鄉船村村出發,了解當地“三慶橋”的來歷。當程永軍看見一位正在拌水泥砂漿的中年男子時,立即上前打聽。“我曾聽說過三慶橋的故事,可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不過我三叔知道,小時候是聽他說的。”那中年男子答道,“要不晚上我去問他后再告訴你。”程永軍隨即留下手機號碼,告別后匆匆趕回單位上班。
第二天清晨,一陣電話鈴聲突然響起,“你好,我是船村的,昨天你叫我打聽的三慶橋,我問來了……”程永軍仔細聽著對方的講述,而后連聲表示感謝。一放下電話他就打開電腦將剛剛聽到的故事記錄了下來。
對程永軍而言,這樣一通電話其實再平常不過了,但在他看來其意義非比尋常。他說:“這通電話里有山里人兌現承諾的真誠,有普通百姓眷戀家鄉的情懷,也正是這樣的文化自覺,民間的地名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從參與地名文化研究至今,為了不耽誤本職工作,程永軍總是早早地出發,趁人們還沒有去勞作,利用上班前2個小時的時間去搜集素材。三年來,多數雙休日都是在走訪地名中度過。也正因經常深入老百姓生活,他的地名故事素材不僅豐富,而且很接地氣。同時,因為他從事的是嚴謹的考古調查和歷史研究工作,其搜集到的地名資料可靠性也就相對更強一些。
經過三年的努力,程永軍通過實地調查和研究整理,特別是對這些地名蘊含的歷史與人文信息給予重點挖掘,搜集了300余處歷史地名。其中擇取具有代表性的150處編入由他參與編寫的《鄉名源記——安吉地名文化故事》一書,該書于2016年底正式出版,成為安吉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帶著使命感將普查成果傳播得更廣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始終將地名文化放在重要位置,根據浙江省地名普查辦關于《轉發國務院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安吉縣下發了《關于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建立歷史地名保護制度,大力推進優秀地名文化傳承和宣傳,通過圖書、電視、互聯網等多種載體,不斷豐富地名文化宣傳形式,積極搭建地名文化活動平臺,廣泛開展地名文化知識競賽、優秀地名評選、地名文化故事征集等文化活動。正是因為有這些政策的指引,讓地名文化愛好者從后臺逐漸走到幕前,勇敢地挑起了傳承安吉地名文化遺產的重任。
程永軍說:“如果沒有地名普查,即使我有心關注,但可能不會如此堅定地去付諸實施,就是因為有了地名普查,才讓我感到責任的重大,有一種使命感驅使我走到普查的最前沿。”
如今,在縣地名辦的支持下,程永軍以普及安吉歷史文化遺產知識為己任,經常到學校、部門、鄉鎮等各地開課講座。安吉老年大學在其要求下,專門開設了“安吉地名文化”課程。程永軍還創新地開展了“探古跡、覓歷史、訪地名、聽故事”的群眾性“文化之旅”活動,即發動組織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安吉歷史、古跡、地名等文化遺產的人士,在其親自帶領和講解下,實地考察這些文物古跡和歷史地名。自2016年年初至今,“文化之旅”活動已舉辦了11期,參與人數達400余人。同時,在出版地名文化專著的基礎上,程永軍學而不止,研究不斷,筆耕不輟,先后在報紙和網絡媒體發表了《安吉地名故事背后的故事》《從歷史地名窺安吉生態美景》《捋一捋安吉數字地名》《安吉地名中幾個常見的詞》等研究性文章,為安吉地名的保護、傳承進行宣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