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時間:2019-03-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貴陽3月5日電 題:“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新華社記者 何天文、李凡、汪軍

  冬去春來,貴州武陵山區乍暖還寒。村民吳文龍因腿腳殘疾被安排在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再加上妻子王順珍經營小餐館的收入、村里入股分紅等,一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吳文龍說。

  吳文龍一家4口居住在貴州省石阡縣本莊鎮涼山村,兩年前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與當地許多擺脫貧困的農戶一樣,他家的改變也得益于石阡縣推行的“村社合一”機制。近年來,石阡縣在決戰脫貧攻堅中,結合山區實際,積極探索村級組織與專業合作社“村社合一”發展模式,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分享“紅利”。

  帶頭闖富路:貧困“下”涼山

  涼山村海拔近900米,全村350多戶人家散居在凸起的山上,一條泥巴路連接山外,1300多名村民“靠天吃飯”,一遇天干,地里莊稼絕收,不少農戶生活艱難。

  2010年,年富力強的李文安被村民們推薦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利用政府補助的9萬元,他組織村民投工投勞修建蓄水池和通村公路,整治村里土地和荒山荒坡,領著大家擺脫烤煙、玉米等低效傳統作物,利用當地生態系統大面積發展綠茶、脫毒馬鈴薯等收益好的產業,村民們終于看到了希望。但到2014年底全村仍有30%左右的貧困發生率。

  在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村干部帶頭集資入股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有300頭牛的養殖場建起來了,擁有加工廠、冷庫等設施的茶葉和脫毒馬鈴薯兩個專業合作社,也越搞越紅火。2016年,合作社分紅180萬元,除入股農戶受益外,全村110戶貧困戶全部享受到“保底分紅”。之后,合作社每年都有100多萬元的分紅,貧困戶、70歲以上的老人都從中受益。

  貧困戶蔣坤籌資6萬元入股合作社,已參與兩次分紅共得到3萬元。他說,兩年前他外出打工回來就進入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資4000元,一個月前還買了一輛小轎車,多虧了有村干部的努力。

  2016年,涼山村摘掉貧困村帽子。李文安在這一年擔任村支書后,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他把目光又投向鄉村旅游,去年旅游收入50多萬元,還帶動30多個村民就業。2018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

  77次會議:致富“活水”來

  大沙壩鄉任家寨村老百姓一直靠傳統種植和養殖為生,村民脫貧增收緩慢。5年前,村里有人牽頭發展水果產業,群眾參與栽了大片桃樹李樹,但產品卻沒有市場,產業名存實亡。

  2016年,村里發現一處優質泉水,村干部認為可以集資建一個水廠,帶動大家增收致富,但也有村民怕出的資打水漂。村支書李文鋒與其他村干部帶頭出資請來專家和技術人員,搞論證,擴泉眼,檢測水質……在科學的數據面前,村民們吃下了“定心丸”。

  水資源如何作價?村民如何集資、怎樣入股、怎么分紅?一連串問題容不得村干部們半點馬虎。“大大小小的群眾會開了77次,才把大伙的心攏在一起。”李文鋒說。

  2017年5月,水廠開工建設,當年9月投產,年生產能力為18.9升的桶裝水180萬桶。記者看到,從自動化的灌裝生產線下來的桶裝水十分透明,車間整潔,管理有序。“水廠實現當年投產,當年分紅?!崩钗匿h說,2018年銷售46萬多桶,產值230多萬元,企業盈利增加,村里共分紅61萬余元,其中74戶貧困戶全部受益。

  貧困戶楊宗波告訴記者,他在村合作社僅入股1000元,去年分紅3800多元。依托水資源,大力發展精品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產業,2018年任家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萬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

  “村社合一”:1+1大于2

  同樣的資源和土地,昔日的窮山村為何能舊貌換新顏?

  “根本在于找到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辟F州省農科院研究員、石阡縣委副書記邵明波說,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但目前在一些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一方面個體專業合作社不能有效組織更多群眾參與發展,另一方面村“兩委”又不是市場運作主體,致使產業發展不暢甚至屢屢受挫。而“村社合一”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可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據了解,2016年,石阡縣出臺政策措施鼓勵村“兩委”結合實際,以集體資產、資源為依托,領辦或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村級管理職能與合作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機結合,村干部可在合作社兼職,也可以聘任“能人”經營管理,通過“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目前,石阡縣304個行政村共有專業合作社1018個,實現“村社合一”100%全覆蓋,貧困戶入社100%全覆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石阡縣“村社合一”發展模式受到基層干部群眾歡迎。鄉村干部認為,“村社合一”能有效整合和盤活土地、資金、人力、技術等資源并實現共享,還能以“經濟紐帶”激勵村干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并確保貧困戶收益,這有利于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