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如何再戰再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再部署再動員,“精準脫貧要堅持現行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薄按蚝镁珳拭撠毠詰?。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落實對特殊貧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今后兩年脫貧攻堅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更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指明了行動方向。
打硬仗還需下硬功夫。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如何精準施策,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連日來,記者在聽會間隙采訪了部分委員,從他們每次小組討論和提交大會的提案里,記者感受到了克難中之難、攻艱中之艱的強烈緊迫感,更感受到了志之所趨、不可阻擋的堅定信心。
找準致貧因素對癥施策
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在精準、重在精準。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眹鴦赵悍鲐氜k主任劉永富3月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脫貧攻堅大大改善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倒逼了產業發展、生態改善,基層干部的工作作風有了轉變、工作能力和農村治理水平得到提升,這都涉及長遠發展,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拔覀儗θ娲蜈A脫貧攻堅戰充滿信心。未來將堅持目標標準、問題導向和嚴格的考核評估,還會有新措施及大規模的投入、大量人員的幫扶?!?/span>
“脫貧攻堅越往后,越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和決心,繼續保持干勁和力度,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重點解決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形成支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痹诮衲陜蓵慕鐒e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委員會主任楊玉成提出,各地致貧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一刀切”,而應根據不同的致貧“病根”對癥下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準扶貧路徑,提升扶貧和幫扶實效。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尚勛武表示,脫貧攻堅任務要求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對農村特困戶、五保戶、殘疾人家庭以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行全額補助。但貧困地區各級財政財力薄弱,加之農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增幅過快,導致深度貧困地區政府負擔日益加重,影響對其他公共事務的投入。
尚勛武建議中央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對深度貧困地區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進行專項補助。對農戶繳納醫療保障金實施專戶管理,對報銷結余部分進行結轉,引導農戶合理選擇就醫,節約醫療資源,使醫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率。
持之以恒補齊民生短板
脫貧攻堅成效巨大,但面臨的困難挑戰也同樣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需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艱巨性,清醒認識和把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藍天立坦言,從廣西脫貧攻堅的實踐來看,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減貧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普遍的難題:如“兩不愁”“三保障”水平比較低,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不強。部分貧困戶自我發展意愿不強、能力不足,依賴政府、“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活動在部分農村地區依然存在。
“我們繼續推動減貧事業發展,關鍵是要統籌謀劃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藍天立建議,著力做好推進減貧事業與實施鄉村振興體制機制的銜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同步建設、互聯互通。構建鄉村文化振興長效機制,堅持正面引導與專項整治相結合,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構建新時代鄉規民約,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延續東西扶貧、定點幫扶機制,穩定區域間幫扶關系,提升區域整體發展水平。
貴州是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目前,貴州有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貴州要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在小組討論發言時建議,貴州深度貧困地區應同等享受國家對“三區三州”健康扶貧實施傾斜性優惠政策。按照“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新增脫貧攻堅項目和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用于深度貧困地區”的要求,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支持深度貧困地區醫療兜底保障等重點工作,對貴州深度貧困地區加大傾斜支持力度。
確保脫貧任務如期完成
“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今后兩年脫貧攻堅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指明了行動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越是到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越要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確保脫貧有實效、可持續、經得起歷史檢驗。這在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國海看來,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倒計時,發起總攻在此一舉。
王國海建議,必須嚴格執行脫貧標準,著重解決漏評、錯退和兜底保障等問題,實施差異化幫扶,確保扶貧路上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同時,全面對接鄉村振興,擴大就業、穩定收入,堵住返貧通道,杜絕“依賴后遺癥”,防止“一次性脫貧”,真正讓扶貧既著眼當前更兼顧長遠,既“圖溫飽”也“圖發展”。
在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的同時,要關注非貧困地區的相對貧困,將城市貧困群體納入國家扶貧范圍,加大對相對貧困群體的解困力度,構建包括收入、教育、健康等多重維度的城市貧困指標體系,健全涵蓋基本生活、醫療、教育、就業等在內的救助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只有產業扶持才能讓脫貧之后不會返貧?!比珖f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了帶動更多人脫貧,改變大山里面人們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況,我們開辦扶貧工廠,竭力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過去,在地處貴州高寒山區的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種地是村民唯一的收入來源。目前,巖博村養殖、釀造、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昔日人均純收入不足600元的小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在余留芬看來,深度貧困地區的困難是完全可以克服的,脫貧也會如期完成的。只要貧困地區能夠自力更生,挖掘優勢資源,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扎實,就能完成好帶領群眾致富的使命,讓貧困地區群眾不僅實現脫貧,還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