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老人和兒童是一個家庭最令人牽掛的兩端,是一個社會最柔弱的兩個群體。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會專職主委郭乃碩,在今年的兩會上將最關切的目光投向他們。
完善失獨老人救助機制,鼓勵各地差異性補貼
“有些失獨老人要進養老院,卻因為‘沒有監護人簽字,出了問題,沒有人負責’被拒之門外?!惫舜T通過他的觀察,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目前我國至少有 100 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 7.5 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失獨家庭普遍存在經濟狀況不好、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患病率較高和照顧資源缺乏等特點。70%-80%的失獨父母存在精神創傷或心理障礙,近半數患有抑郁癥,慢性病患者超過六成。居家養老對失獨老人來說顯然是一種奢望,而入住養老機構則大部分失獨老人無力承擔高昂的費用。”
根據現行規定,在進行手術等醫療行為時需經親屬簽字,對于單身或喪偶的失獨老人來說面臨著“無人簽字不得救治”的窘境。 而無錢醫治、術后無人照料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失獨老人怎樣養老?郭乃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問題說明幫扶失獨家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扶助、 醫療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個領域。因此亟須加強各方合力,我建議完善失獨老人的救助機制,特別是加大經濟方面的救助力度?!?/span>
郭乃碩的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指定醫院幫扶 60 歲以上失獨老人。對必須手術的失獨患者根據病情需要免予簽字, 并安排護工護理。醫療費用可從醫保中扣取, 護工費用可從“失獨基金”中扣除。
二是提高國家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標準。在不斷上漲的物價面前,60歲以上的失獨者每人每月300元的扶助金顯得微不足道,對其生活的幫助無異于杯水車薪,個別地區還存在拖延發放現象。據此,建議根據國家財政收入狀況和上一年度的消費物價指數, 制定動態化的輔助標準,并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三是鼓勵各地提供差異性補貼。不同地區的財政收入和消費水平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應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分級負擔的方法制訂差異性的補貼方案。
四是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充分調動并合理引導社會上具有奉獻意愿和奉獻能力的群體,采取承包的形式,一對一進行長期幫扶。在城市,可以鼓勵一個社會團體、一個企事業單位、共青團的一支志愿者隊伍、黨派的一個支部、大學的一個班級等,根據地域和可調配的資源,有針對性地對一個失獨家庭提供長期的義務幫扶,當失獨者遭遇侵權或民事糾紛,提請訴訟時, 法律援助中心能提供無償法律服務,協助他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是創新救助方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失獨老人養護基地”,公辦養老機構要為失獨老人及家庭優先提供床位,安排專業人員對失獨老人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撫慰,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為失獨老人提供服務,民政部門可以給予相關的補助或政策扶持。
六是嘗試出臺“辦理失獨老人收養手續條例”。在法律的范疇內給予失獨老人以最大的幫助。建立失獨家庭的交流和互助平臺,讓老人們可以敞開心扉,互相交流,共渡難關。依托社區,把對60歲以上失獨老人的日常照顧工作,作為評價社區總體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
建立兒童交通友好社區,減少兒童交通傷害
“兒童道路交通傷害是當前全球和我國共同面臨的嚴重公共健康和社會安全問題?!贬槍和Wo問題,郭乃碩也有自己的觀察。“兒童致殘的社會成本比成人致殘高很多,不但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給兒童家庭和本人造成不可彌補的身體和心理創傷?!?/span>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近 2.2 萬名 17 歲以下兒童因為道路交通傷害死亡或受傷,相當于每個小時就有近3名兒童因道路交通傷害死亡或受傷。
預防和控制兒童道路交通傷害,成為我國兒童健康成長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對此,郭乃碩建議,建立兒童交通友好社區,落實兒童優先原則,減少兒童交通傷害,為兒童創造友好型社會環境。
一是建設兒童交通友好社區,社區交通友好的目標設為“零死亡”,充分體現以兒童為本,保障兒童權利。二是在建設兒童交通友好社區的基礎上全方位打造兒童友好社區,使社區不僅是交通友好型社區,更是兒童人文環境友好型社區、兒童居住環境友好型社區、兒童服務友好型社區。不僅重視對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而且重視兒童虐待、暴力傷害等故意傷害的預防;不僅著重社區規劃布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環境空間等硬件的改造,還要重視兒童保護意識、機制、服務、能力等軟件的建設。三是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四位一體”的兒童保護和服務體系。凝聚多部門的力量建立基層兒童保護工作機構,負責組織、計劃、 管理社區日常兒童保護事務;建好兒童之家,發揮其服務兒童、服務家庭、服務社區的功能;建好兒童保護的監測預防、發現報告、調查評估、應急處置、幫扶干預一體化運行程序,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和協作程序;建好一支專業化的社區兒童工作隊伍,注重吸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投身社區兒童工作,積極培育各類服務兒童的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著力為兒童提供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