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圍繞中心 主動作為 實現新跨越 ——廣西奮力譜寫民政事業新篇章

時間:2019-03-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民政部的部署要求,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推動廣西民政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形成推動民政事業發展強大合力

  主動把民政重點工作融入到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謀劃落實,民政工作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民政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自治區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社會組織管理改革等工作,養老服務業發展等工作納入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加強城鄉社區治理、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等工作納入了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陸地邊境0-3公里邊民生活補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項目連續多年納入自治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相關民政工作納入市縣黨委政府績效考評內容,民政事業在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2年以來,自治區先后頒布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3部地方性法規,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業協會商會管理辦法》等2個政府規章以及相關民政領域規范性文件28件,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政策保障。

  健全機制 筑牢底線

  持續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

  全力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截至2018年底,已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5萬人,111個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超過國家扶貧線,農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由2012年底的1380元增長到3812元,年均增長幅度達29.37%;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由2012年底的270元增長到590元,年均增長幅度達19.75% 。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城鄉特困人員的平均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767元/月和4956元/年,城鄉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標準最高可發放至1400元/月,最低的照料護理標準也在390元/月以上,有效滿足了特困人員“平日有人照應、重病有人看護”的需求。

  臨時救助制度全面建立,落實資金11.75億元實施臨時救助48.97萬人次,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

  因地制宜 主動作為

  民政事業改革創新全面推進

  立足廣西獨特的生態、氣候、區位資源優勢,率先建設省級全域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先后出臺了《關于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意見》《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2016-2020)》及26項配套政策措施,投入10億多元打造61個全區養老服務示范園區,全面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民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業發展環境;向自治區黨委政府上報《加快我區康養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擬訂《廣西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1年)》,在推動全區康養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著眼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率先建立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聯網的低保核對大數據信息平臺。切實做好“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面推進社會救助無紙化審批、委托第三方評估開展低保動態管理、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鄉鎮等改革,并分別入選2016、2017、2018年度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實踐案例。

  持續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由自治區領導擔任組長的自治區社會組織工作領導小組,將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列入各地黨委和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體系;圓滿完成了兩批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試點,脫鉤數量占比50%以上,市縣脫鉤試點覆蓋率達到100%;取消、調整、下放了一批社會組織登記行政審批事項,優化簡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事項20余項;深入推進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覆蓋”,全區組建各類社會組織黨組織5175個,社會組織行業黨委150個。不斷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出臺了《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文件,初步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加大投入 補齊短板

  不斷夯實民政事業發展基礎

  主動整合各類資源,加大對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2012年至2018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50.89億元,年均增長達到18.84%,民政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全區建成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500余家,各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日間照料中心1000多家,城市和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已分別達到72%和46%,養老服務床位從2012年底的12萬張增長到18.1萬張。

  累計安排1.5億元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十百千”工程,全區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96.6%和88.4%。累計投入資金2.27億元用于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1.24億元,新建或改擴建救助管理機構25個、縣級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22個,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1.2萬余人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3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