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駱澤銘 莫冠婷 林褒綿
六一兒童節前夕,廣東省副省長余艷紅率領省政府辦公廳、省民政廳、省衛計委、省婦聯以及廣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專程到廣州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看望慰問殘疾孤棄兒童(孤兒和被遺棄兒童),調研孤棄兒童特殊教育情況,和孩子們歡慶節日。余艷紅指出,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孤棄兒童的成長和教育,把孤兒基本生活費提標工作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關心孤棄兒童、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為他們做更多好事實事。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資金保障,強化督查落實,不斷健全孤棄兒童基本生活、醫療、教育等保障體系,讓孤棄兒童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孤棄兒童是最脆弱、最需要關愛保護的群體。近年來,廣東省織密“六張網”,不斷完善醫療和教育保障,加強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有力推進孤棄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和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切實保護孤棄兒童合法權益,讓孤棄兒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織密“基本生活網”
提高孤殘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
2011年6月,廣東建立孤兒基本生活費發放制度;2013年4月,將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納入保障范圍,按照散居孤兒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費。2014年,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截至2018年4月,全省共有孤兒28626人,其中,集中供養7785人,養育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560元;分散供養20841人,養育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950元。全省共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5791人,每人每月發放不低于500元生活保障金,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生活保障金的省份。其他困境兒童符合條件的,按政策分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廣東重度殘疾的孤兒可以同步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018年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2520元。
織密“醫療救助網”
加大重病重殘兒童醫療救助力度
孤兒醫療救助按照特困人員醫療救助政策執行。廣東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兒童、特困供養兒童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其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資助。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兒童、特困供養兒童以及因病致貧家庭重病兒童按規定給予醫療救助,提高對重病、重殘兒童的救助支付比例。對于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下調大病保險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2004年以來,廣東實施“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惠及范圍逐步由福利機構孤兒延伸到社會散居孤兒,并由單純手術拓展到體檢、康復等項目,累計下撥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2000多萬元,6000多名殘疾孤兒通過手術康復。
2014年以來,廣東省民政廳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開展“孤兒保障大行動”,累計投保金額600萬元,每年為廣東孤兒免費提供覆蓋12種兒童常發的重大疾病公益保險。
織密“特殊教育網”
推進困境兒童特殊教育工作
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廣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對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貧困戶給予生活費補助。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取得辦園許可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增設附屬幼兒園或幼教班,全省目前有62家兒童福利院開設了特殊教育,其中,超過一半開展了學前教育。
目前,廣東省兒童福利機構內養育兒童9240人,其中,接受特殊教育2900人,占比31.4%。完善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困境兒童不失學,依法完成義務教育。
織密“機構設施網”
完善兒童福利機構設施設備建設
2007年以來,廣東實施兒童福利機構“藍天計劃”,經過十多年建設,地市級和部分縣(市、區)級兒童福利機構配備了基本的養護、醫療康復、特殊教育、技能培訓等設施設備。
“十一五”期間,部級福彩公益金共資助18個項目,資助總額4086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配套5119萬元,項目單位本級公益金配套2861萬元。“十二五”期間,每年安排500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每年資助4個地市兒童福利機構養治教康項目建設。
2017年,廣東省開展“苗圃計劃”,分配福利彩票資金264萬元,專門用于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兒童福利機構養治教康設施設備建設。
織密“救助監護網”
加強流浪兒童救助保護
民政與公安、城管等部門建立健全聯動工作機制,更積極主動地加強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救助。2017年,廣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5529人次。
健全流浪兒童尋親工作機制,幫助流浪兒童及時回歸家庭,對經過2年以上仍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按規定及時辦理戶口登記手續,并進行妥善安置。查找不到監護人、監護人被臨時剝奪監護權或者家庭特殊困難無力撫養臨時放棄監護權的兒童,由福利機構臨時實施監護權。
織密“普惠服務網”
推進兒童福利服務體系試點建設
佛山市三水區、江門市江海區、梅州市興寧市和肇慶市四會市共31個村(居)是全國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試點,致力于將兒童福利服務的遞送體系延伸到社會最基層的農村村寨和城市化社區,將服務對象由孤兒等困境兒童拓展到所有兒童,將服務內容由補缺型服務拓展為包括預防和救助的普惠型服務。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試點地區的“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為包括孤兒、家庭困境兒童等在內的超過兩萬名兒童提供關愛服務,解決基層兒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