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精準救助新策多 南關幫困過難關

時間:2018-06-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徐 可  張子濤

將低保戶中的特困家庭、特困人員按26類進行精準劃分,符合條件即可申請精準救助;全區現有的110余名尿毒癥患者,拿低保證和身份證到定點醫院就能透析;貧困生考上大學的,第一年可以獲得一萬元一次性救助;志愿者定期為貧困長者送藥、送心理服務,在其生命的最后時刻,還上門開展臨終關懷服務……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政策創制和日復一日真抓實干,幫幾千名貧困群眾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的?

完善程序 權力下放 提升救助效率

民康街道園東路社區低保戶孫大哥,因患腦出血,于2017年7月住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治療,醫保報銷后自費部分共計121659.84元(全部系借款)。南關區依政策給予其醫療救助12350.07元、臨時救助7440元。2018年1月16日,街道又根據“個人承擔醫療費用部分超過5萬元的低保戶,再救助70%,封頂線為5萬元”的精準救助政策,通過一事一議,決定給予其5萬元救助。這樣一來,孫大哥個人只需負擔51869.77元。

為解決困難群體在享受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后,個人或家庭仍然面臨就學住房困難、因病致貧等5種危機的問題,2015年,南關區制訂了精準救助實施方案,區政府單獨撥付了520萬元專項資金。同年,南關區委、區政府還到街鄉和社區開展了2周深入細致的調查。2016年出臺了《南關區精準救助實施方案》,在困難群體救助、幫扶等方面提出了十多項救助措施。

2013年4月,區民政局專門成立了低保審批領導小組,由局班子成員和四名區救助中心人員構成。新增低保和取消低保戶時,每戶均需經集體討論審批。開展審批時,各街鄉民政科長、救助中心負責人和社區工作者參加聯審聯批。

全區13個街鄉全部成立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統一配備辦公設備,統一服務模式,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實現了生活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一站式”辦公,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街鄉對新增低保戶100%入戶核查后,區救助中心再次100%入戶復查,同時入戶觸角從申請人居住地延伸到收入證明單位、醫療診斷單位、學籍證明單位等,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低保審核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與此同時,從規范清理低保檔案入手,南關區將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全部予以取消。結合低保人員慢性病體檢,全面清理了違規低保。對于接到的舉報投訴,一經查實,絕不姑息。通過上述措施,共清查取消不符合條件的低保資格1100多戶。

“由于孩子父親找不到,魏女士獨自撫養兩個月大的孩子,家中生活十分困難,申請低保救助。”2016年6月1日,網格長龐舟舟發出這條信息后,第二天督察員就進行了回訪。南關區采取網格包保的形式,對其他約4800戶困難群眾定期進行走訪,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救助、幫扶。同時,區委、區政府還組織副處級以上干部以與145個特困家庭結對子等形式,進行包保。

救助前置 免費治療 貧困患者無虞

“以前全區有一萬人吃低保時,尿毒癥患者只有30人左右。現在全區約有4500個低保戶,約6500人,尿毒癥患者卻增加到了110人左右。尿毒癥透析患者最多的一個月要透析18次,每次420元,總共是7560元;一般也要做10次左右,困難家庭根本無力先行支付。”區民政局副局長曲躍軍說,鑒于此,區政府投入500多萬元專項資金為定點醫院南關區醫院購買了十幾臺從德國、日本進口的透析設備,并通過“幸福南關計劃”投入33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省率先對全區低保戶中的肺結核、尿毒癥患者實施免費治療。

同時,在區醫院設立“一站式”醫療救助結算窗口,由區民政局選派3名工作人員進駐醫院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向困難群體普及政策,并為在南關區醫院治療的低保尿毒癥透析患者開辟了綠色通道。現如今,所有的審批流程都由街道和救助窗口協同辦理,低保患者只需拿著低保證和身份證就可以進行免費透析。

雖然是免費治療,但區醫院提供的服務卻是一流的。“動脈血管特別難找,由于患者體質原因,護士偶爾也會找不準血管,遇到這種情況有的低保患者就會大發雷霆,但我們從來都是好好安撫。”陳醫生說,透析要嚴格按照周期開展,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元旦春節,只要不是保養機器的日子他們都要上班。如果停水停電了,得馬上逐個通知患者。即便是大半夜來電了,他們都要通知患者趕過來。

全區每個月新增低保中腫瘤患者和尿毒癥患者平均4名左右,每月新增大病患者約40人左右,如果把審核與救助等工作都放在區民政局,根本忙不過來,于是區民政局在細化政策、完善流程的基礎上,把審批權下放給了各街道辦。

社工做個案 商戶做慈善 多維救助暖人心

2年前,家住東風社區的小孫雯(化名)的父親得了類風濕,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其母親離家出走,當時剛上高中的孫雯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全家住在棚戶區。社區知悉后馬上為他們一家爭取了社會上的一些慈善捐助。在法院宣告其母親失蹤后,社區為他們一家申請了低保。

當年,南關區政府在省內率先啟動“公益創投”活動,引導各社區建立了社工服務站,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為老、助困、助殘等公益創投項目,孫雯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入駐該社區的筑夢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小陳了解到她的遭遇后,通過為其做個案,讓她認識到,媽媽并不是不愛他們,只是不得已的選擇,幫她樹立了自信。

“你在理科課程上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證明你確實不適合學理,所以建議你不要再考慮重新回去讀理科。”小孫雯在文理科之間搖擺的時候,陳社工為她指明了道路,使她堅定了信心,成績也上去了。

長春市和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免費為低保殘疾人開展肢體康復治療,惠及100余人。

長春心語志愿者協會開展了殘障人士居家就業項目,惠及120多人。

2016年和2017年,南關區政府在公益創投方面累計投入500萬元,資助27個社會組織開展了助殘、助困項目37個,受益困難群眾達3000余人。

此外,南關區還廣泛動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認領救助項目,在重要節日送溫暖獻愛心。兩年來,發放的米面油、雞蛋等生活用品折合人民幣61.5萬元,568人次受益。動員轄區內社會組織、公益組織與低保邊緣群體和低收入群體進行愛心結對,為他們開展助醫、贈藥、助學等活動,而街道和社區則積極開放功能室供熱心公益的商戶使用,為其出謀劃策,以延續、提升其做公益的積極性。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6.1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