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
——河北省民政廳不斷提升民政服務對象獲得感

時間:2019-03-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民政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為統領,時刻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砥礪奮進,著力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做細做實做好各項民政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扎實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自覺樹起來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都是河北做好民政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南。

  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帶頭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2017年6月30日,時任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許勤一同來到省民政廳,強調全省民政干部職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政工作。省委書記王東峰剛剛到任,就對民政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細做實做好民政工作。

  分管省領導對涉及民政發展的重大問題,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10次對民政工作作出批示指示,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制定印發20多部民政重要政策法規,省級財政累計投入民政事業發展經費226.6億元,年均增長26.4%。

  全省民政系統各級黨組織帶領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帶著問題學、帶著感情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并以主題演講、知識競賽、詩文誦讀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效。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愛民的使命意識、狠抓落實的責任擔當、愛崗敬業的內生動力,使全省民政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績。

  把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民政責任擔起來

  近年來,河北省民政廳始終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緊貼中心工作、緊貼民生需求、緊貼民政職能,擔起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責任使命。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民政作用。簽訂《京津冀推動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在共同搭建區劃地名管理服務平臺、打造京津冀養老服務帶、建立社會組織協同管理與合作扶持機制等10個方面深化合作。

  在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中提供民政方案。助力雄安新區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改革,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扎實推進社會組織管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殯儀館和公墓選址布局、規范街道和路牌等工作。

  在打贏脫貧攻堅中貢獻民政力量。制訂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進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低收入困難群體納入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實時監測。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擴面,惠及89萬余人。開展“京津冀社會組織跟黨走——助力脫貧攻堅”系列活動,全國性和京津冀社會組織參與支持全省扶貧項目403個,覆蓋42個貧困縣,項目資金達到4.46億元。

  把保障改善民政服務對象的質量提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各級民政部門緊盯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保障改善民生的質量和水平。

  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建立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截至2018年11月,全省城鄉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年7176元和4297元,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82.8%和138.4%。農村特困人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7606元和6011元,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138.5%和164.1%。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以標準化、規范化為目標,深入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從推廣肥鄉縣“普通互助”型、康保縣“資源整合”型、巨鹿縣“醫養融合”型等養老建設模式,到制定老年人生活能力評估規范、養老機構建設驗收規范等9項省級地方標準;從對1159家養老機構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整改,到建設覆蓋80%以上城市街道、行政村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互助院;從提高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到建立完善高齡老人、失能老人、養老護理人員10項津貼補貼制度,養老服務從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向全體老年人擴展。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在全省統一實行免費婚姻登記,設置流動婚姻登記站和婚姻登記延伸服務站。實施殯葬設施建設“雙五十”和“雙一百”工程,不斷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健全兒童關愛保護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納入孤兒或低保范圍,給予醫療或臨時救助。

  把依靠基層落實惠民政策的能力素質強起來

  在工作實踐中,河北民政系統堅持力量向基層聚集、政策向基層聚焦、資金向基層傾斜,著力提升基層民政服務能力。

  健全一套機制。全省168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黨委政府統攬、民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構,2254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全省民政和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辦公室)達到2430個,村(居)為民服務站達到49406個。

  建強一支隊伍。通過內部調配、公益崗位、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全省鄉鎮(街道)民政專(兼)職助理員達到8024人,村(居)配備民政協理員達到61541人。

  建立一項制度。學習借鑒民政部“下基層、作調研、抓落實”的做法,建立“幫帶督導”制度,從機關和直屬單位抽調骨干力量,組成幫帶督導組,每名廳領導負責1-2個組,每個組包聯1個設區市,全年在基層蹲點不少于40天,和市、縣、鄉、村一起推進工作,打通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