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辦好難事 解好愁事 ——黑龍江省民政發揮社會建設骨干作用

時間:2019-03-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徐幼恩

  地處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坐擁著多樣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這里白雪皚皚,天寒地凍;這里綠水青山,天寶物華;這里土地遼闊,民風質樸……隨著經濟社會的振興發展,這里的人民群眾對民生工作也在不斷提出新的期盼和新的需求。

  萬里北疆龍抬頭。龍江民政在民生保障歷史包袱重的背景下,爬溝過坎,砥礪前行,為那些身處困境、生活艱難的人,想辦法、找出路、謀幸福,穩健踏下前行的每一個腳印。

  近五年,黑龍江省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政策性文件30余份,民政工作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21件,占比超過10%,為保障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起連續三年獲全國民政工作完成情況綜合評估優秀等次。

  托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

  好鋼用在刀刃上

  怎樣讓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緊密銜接?黑龍江提早做出研究,既防止“漏保”又避免“一兜了之”。通過完善低保對象認定和收入核算指標體系,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重殘重病人員全部納入低保,為未實現穩定脫貧的低保貧困戶“脫保”設定1年“漸退期”,確保真脫貧、防返貧。

  目前,全省6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對象24.8萬人,占40.5%,有效發揮了兜底作用。

  如何實現困有所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這是黑龍江民政人最掛心的事。

  他們找準群眾最關心、最棘手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逐步構建起涵蓋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取暖救助等內容的“9+1+N”綜合救助體系,將重點保障對象、去產能新增貧困職工、農村貧困老年人、困境兒童等各類困難群體全部納入救助范圍,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建立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18年城鄉低保標準與2013年相比分別增長47.9%和78.8%。

  建立急難救助主動發現和分辦轉介機制,2015年起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截至2018年底,省以上投入資金10.3億元,地方投入資金2.4億元,臨時救助102.2萬人次。

  建立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與公安、人社等部門共享數據,2016年核對系統運行以來,已核對260萬人次,推動了精準保障。特別是城鄉低保精準管理方面,黑龍江聚焦銜接、認定、退出、發放、服務、管理六個環節,開展城鄉低保規范管理“六精準”活動,全方位規范低保操作流程,統一低保行政文書,開展系統化、全覆蓋的業務培訓,全面提升了精細化、標準化、專業化管理水平。

  養老事業產業雙翼齊飛

  滿足多元服務需求

  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9%,而黑龍江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748.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老年人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關注什么?為什么而擔憂?這些都是民政人急需了解和解決的問題。

  “事業抓普惠、產業抓龍頭、機構抓質量”,黑龍江養老確立這樣的思路,發展不同模式和規模、覆蓋不同群體的養老服務供給,滿足多元化需求。

  在養老事業方面,黑龍江成立養老服務標準委員會,提升床位配比和服務質量,截至2018年底,養老床位數達22.7萬張,比2013年增長7.2萬張。

  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達1662個,覆蓋率65%;農村站點1137個,覆蓋率21.6%。2017年,齊齊哈爾市民政局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新模式,政府為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和農村特困人員(五保戶)三類服務對象購買互助養老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進而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孝老敬老的村風民風。

  在養老產業方面,在省外舉辦20場招商活動,2018年在伊春市主場招商推介,建立南京、武漢等18個城市參與的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城市合作機制,發起中國銀行、中國人壽等15家金融機構參與的養老產業金融支持聯盟,21個項目現場簽約,資金超23億元。全年黑龍江旅居外省老年人超過200萬人,養老產業相關行業增加值1600億元,GDP占比達10%。

  在養老機構方面,黑龍江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與消防聯檢,確定84個公辦養老機構,實施三年消防達標。自2012年起,為民辦非營利養老機構發放建設和運營補貼3.25億元;與瑞士、日本、美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地合作辦班,提升了從業人員素質。

  發揮社會建設骨干作用

  基層社會治理有辦法

  社區每天面對的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些小事落到每個居民家里卻是大事。是敷衍了事,還是迎難而上?黑龍江省民政廳選取了后者。在社區治理典型示范上,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和牡丹江市西安區順利通過了全國第三批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終期評估工作,為社區提供模式。哈爾濱市在全國率先全面取消了社區居民委員會證明事項,被民政部表揚為“社區減負的生動示范”。哈爾濱市哈量三社區以“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為宗旨,創新提出了“356協商議事”工作法,被民政部推薦為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

  此外,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也緊鑼密鼓、捷報連連。哈爾濱市道里區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十個縣級農村社區實驗區之一,哈爾濱市道里區和道外區團結鎮紅光村等5個單位被民政部確定為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縣級示范和鄉級示范單位。

  同時,堅持“強鄉帶村、抓村促鄉”,圍繞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這一全新課題,推薦樺南縣和蘭西縣為省級試點單位,民政部分別在兩縣召開了現場會,推介龍江模式。2018年,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確定方正縣等24個縣(市、區)為省級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單位的通知》,進一步擴大了試點范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