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昕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民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進新時代大愛民政建設,呈現出基本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治理創新推進、社會服務不斷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完善四大體系
推進民政工作快速發展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顯著改善。重慶市全面建立以低保制度為核心、專項救助為重點、臨時救助為補充,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8+1”社會救助體系,救助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上漲聯動、救助對象通過信息系統核查比對、救助申請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實現了救助對象從粗放識別到精準認定、救助制度從碎片化向體系化的發展轉變。在全國率先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和“民政惠民濟困?!表椖浚瑢ν话l性、緊急性、臨時性困難群眾實施救助。2012年以來,支出低保資金227.33億元,年均保障低保對象98.64萬人;支出特困供養資金68億元,年均保障供養對象17萬人。
完善社會福利體系,老人兒童得到關愛照顧。重慶市不斷完善以提高孤老孤殘孤兒等特殊群體保障水平為核心、以加強養老服務為重點、以完善公益慈善事業為補充的社會福利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養老服務水平逐年提升。2012年以來,全市投入32億元推進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區縣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實現全覆蓋,社區養老服務站基本覆蓋中心城區,養老床位增至21.8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8張。在全國率先建立事實無人撫養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1.28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得到關愛保護。
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群眾民主權益得到充分保障。重慶市頒布實施村委會組織法辦法和選舉辦法,出臺加強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等政策文件,推進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健康發展,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格局。2012年以來,市級投入2.06億元建設社區便民服務中心1160個,社會組織從10168個發展到17154個,建成社區社工室(站)3775個,培養社工專才5.5萬名,注冊志愿者550萬人。
完善民政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群眾生活更加便利。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要求,堅持便民、利民、惠民導向,健全完善民政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成7個縣撤縣設區,直轄市行政管理體制更加優化。建設了“地名+大數據”公眾服務平臺,地名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入庫地名成果數據45.5萬條。2012年以來,為7.98萬名困難群眾免除基本喪葬費1.09億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1萬人次。
健全五大機制
夯實民政事業發展基礎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重慶市委、市政府將民政工作納入全市“一盤棋”統籌謀劃推動,建立重大民生事項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雙審議”機制,近年來兩類會議審議出臺的民政政策文件53個。建立省級社會組織協調機制,由市長擔任組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年對民政工作作出批示指示達20次以上。2018年,市領導先后132次對民政工作作出批示或交辦任務。
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將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社會養老服務“千百工程”“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專項行動納入全市民生實事重要內容和區(縣)黨委、政府實績考核,統籌推進。市政府每年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建設等任務納入對市民政局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
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建立民政事業經費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機制,全市民政事業經費投入從2012年89.3億元增長到2018年144.5億元,增長61.8%。建立困難群眾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城鄉低保標準從2012年的3960元、2220元,提高到2018年的6552元、4920元,分別增長65.5%、122.7 %;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從2012年的3840元、2880元統一提高到2018年的8520元,分別增長122%、196%。
健全能力提升機制。連續7年實施“民政能力提升工程”,市級每年投入1000萬元開展民政干部隊伍培訓。實施“數字民政”工程,投入1億元建設市、區、街、村四級民政綜合信息系統。
健全責任督辦機制。對標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民政部、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將事關民生民政的工作任務逐一項目化、具體化、清單化,形成時間表、作戰圖,打表推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標任務,全面建立了周報、月報、季報、年報工作督辦制度,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推進民政工作。
堅持五條遵循
促進民政事業創新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保證。7年來,重慶始終堅持黨對民政工作的領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科學謀劃重慶大愛民政建設,推進了重慶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群眾滿意,是衡量民政工作的基本標準。7年來,重慶民政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想,將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緊緊圍繞群眾生活的冷暖疾苦去想問題、定政策、找辦法,獲得了群眾對民政部門的真正認可。
堅持改革創新,是推進民政工作的動力源泉。7年來,重慶創新民政發展理念,改革民政發展方式,系統推進民政領域“放管服”改革、養老服務綜合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等重點改革事項,著力破解影響和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問題,增強了民政事業旺盛發展的動力活力。
堅持求真務實,是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方法。7年來,重慶民政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工作思路,緊扣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統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業務之間民政事業發展,實事求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現了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夯實基礎,是完成民政工作的重要保障。民政工作對象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做好基層民政工作尤為重要。7年來,重慶緊緊圍繞基層民政,大力實施“民政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極大地支撐了民政事業的蓬勃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