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全國富裕型“長壽之鄉”老人如何度過開心晚年 太倉提供人人享老服務

時間:2018-06-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玉琢

江蘇省太倉市名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名。作為全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怎樣養老?

以老年人為中心,老年人成主人,讓養老變享老。太倉市委副書記、老齡委主任錢文輝說,全面推動“城鄉一體全覆蓋,均等優質高標準”發展,創新供給改革,目標是使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這一變化,不是簡單按上級要求辦事,不是照抄照搬外地做法,而是源自他們從太倉市情出發,創造性落實上級政策,一切以為了太倉父老鄉親的福祉為落腳點。

改變的觀念,帶來了怎樣的行動?

打出制度設計“組合拳”

解決老年人有錢享受

創新,源自問題出現。

當一些老年人失能需要生活照料,高額的護理費用成為家庭沉重負擔。很多老年人中出現了想請人護理到怕請人的現象。

“這個問題引起了太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注意,決定要通過制度建設補上這一現實短板。圍繞提高長期失能老人生活質量和人文關懷,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太倉市政府副市長趙建初說。

今年7月1日起,太倉將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正式實施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根據老年人失能情況以及護理方式,最高可以享受220元/天、最低60元/天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及時解決居民因年老、疾病、傷殘導致長期失能及時獲得醫療護理及生活照料服務,切實降低失能照護費用,確保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有尊嚴地享老。

早在7年前的2011年,太倉在蘇州率先實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全民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全面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和貧困老年人社會救助“四位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惠及范圍逐步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老年人醫療保險傾斜力度不斷加大。城鄉老年居民醫療保險的醫保范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8%和60%。創新引入商業保險運作機制,建立“大病再保險”制度,突破了病種和報銷封頂線的限制,醫保目錄外的自費部分被納入了報銷基數,大大提高了實際報銷比例,降低了老年人醫療費用的實際負擔。

為全市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尊老金,6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6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乘車優惠政策;65周歲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費享受老年人團體意外傷害險;老年維權司法援助服務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各項老年人優待政策,老年人優待力度不斷加大。

太倉人生活幸福快樂,人均壽命多年穩步提高,預期平均壽命83.56歲,位居江蘇省前列。到2017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5.11萬人,占戶籍人口的31.04%。80周歲以上人口2.5萬人。目前,百歲以上老人121人,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規模不斷擴大,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疊加態勢日益加劇,改革養老服務體系成為一道亟待破解的“必答題”。

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到市政協,從市直機關到鎮街乃至城鄉社區和家庭,太倉各個層面無不將老年人擺在優先位置。蘇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鄭利江評價,太倉這種敬老、愛老、助老、為老自覺性,在蘇州各板塊中尤為突出。

今年5月23日,太倉市政府向社會公開購買養老服務項目。經過層層篩選,不僅有蘇州本土的,還有來自長三角上海、江蘇、安徽等地的51家養老社會組織和企業參加,簽約項目92個:涉及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運營、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養老服務需求評估、養老服務第三方考評、智慧養老信息平臺、養老人才培訓、精神關愛、老年文化建設等10大類。

太倉市、鎮兩級拿出真金白銀,全年購買養老服務項目資金約4000萬元,其中,市級財政資金約2100萬元,鎮區資金約1900萬元。購買資金持續向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傾斜,2018年,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資金達2500萬元;日間照料管理運營資金約1000萬元。太倉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不斷打造科學化、高質量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持續優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養老服務監督管理機制,2018年,購買養老服務需求評估、第三方考評資金約100萬元。璜涇、雙鳳兩個區鎮新建養老機構共650張床位將委托社會力量運營。

事實上,早在2013年,太倉就全面推開養老體系供給側改革進程,加大社會參與力度,在養老設施建設、服務運營、人才獎勵補貼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政策資金支持體系;2014年,系統建立由第三方專業組織承接的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服務考評制度;2015年,明確醫養結合發展的扶持政策和目標使命;2017年,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頒布養老服務標準;出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在養老服務業品牌連鎖化發展、人才獎補激勵、文化與互助養老補貼等方面實現了獎勵再加碼、范圍再拓展……五年來,太倉市落地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和引領性的改革措施。“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太倉一直在努力。

打開服務發展“快速道”

構建社區養老“服務圈”

2008年起,太倉市委市政府把市、鎮(區)兩級養老機構建設先后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兩級財政投資達5億多元,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養老機構的轉型升級,被盛譽為“養老太倉模式”。2010年,加快老年護理院、護理床位建設,有效滿足醫養結合剛性服務需求。當前,太倉市8個鎮區已建成9家養老機構和8家老年護理院。創新“校地合作、產學結合”,持續推動養老人才隊伍建設,護理員持證上崗率超90%;在江蘇省首創養老護理員節,養老護理員社會認同感、職業自信心極大提升。“預計到2020年,70%以上公辦養老機構由社會力量承接或經營,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開展。各種扶持優惠政策如涓涓細流匯聚河海,為養老服務全面、均衡發展注入強大合力。”太倉市民政局局長王曉蕓如數家珍。

城鄉廣覆蓋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站)、“1+N”模式的小型服務點、助餐點,至“十三五”末,太倉市社區養老服務全面普及,覆蓋率將達100%。其中,日間照料中心每天服務人數超萬人,日益成為老年人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的“第二家庭”。

通過成立養老服務體系指導中心、養老服務組織公益園,太倉市引入了十幾家專業組織企業,培育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承接超50%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運營;創新實踐銀齡伙伴計劃,不斷發掘低齡老人、基層老年協會等各類為老資源,成立互助小組百余個,參與老人兩千多人。預計到2020年,80%以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由社會力量運營,社區醫養結合全面推開。就近、就地的個性化服務,如同清晨的一抹彩霞,照亮老人的心田。

打實居家養老“基礎樁”

唱響文化養老“新品牌”

“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養老在鄉村,享樂家門口”,太倉全面建立“一卡一碼一機兩平臺”的信息化智慧養老系統,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評估申請網上流轉、服務收費實時結算、上門服務定位監督。隨著政府援助補助力度不斷加大,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最高48小時援助服務;8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4個小時補助服務等內容持續拓展,服務觸角廣泛延伸,社會力量參與空間更加廣闊,全市近2萬名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上門助餐、助潔、助醫、助行等七助服務。居家養老托起幸福夕陽紅,城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極大提振!

“老有所學、學有所用”,文化升級促使養老升級為“享”老。太倉升級改造市、鎮老年大學,村(社區)老年學校實現全覆蓋,在校老年學員達4萬人次;老年大學進村、進校、進軍營“三進”教育服務活動和社區文化志愿服務廣泛開展,銀齡助教人才全面播種、次第開花;全市組建老年文化志愿團隊200多家,老年志愿者積極作為,影響廣泛。每年舉辦“孝滿婁城夕陽美”、夕陽紅藝術節、文化養老展示周、老年人體育節;組建各類老年文藝團隊112個,每年參與人數超8萬人。

構建一個人人“享”老的服務體系,每個老年人按照身體狀況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這就是“享”老,給太倉每個家庭、每位長者帶來的變化。這一變化,還在繼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6.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