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竑
浙江省嘉善縣老齡化程度較高,至2017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11.2萬人,占全縣戶籍總人口的28.5%。自2016年省委、省政府批復《嘉善縣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以來,嘉善縣采取四項舉措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工作,被列為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目前,該縣已構建起“96·4·3”養老服務格局(即96%的老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4%的老人到養老機構養老,3%的老人享受政府養老補貼),形成了“10分鐘醫療服務圈”。
完善機構設施,推進醫養護一體化建設
毗鄰建設。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縣老年公寓緊鄰嘉辰醫院,新啟用的縣社會福利中心緊鄰惠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縣第三人民醫院,建成后主推養醫結合模式。同時,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將空余的床位轉為老年人病床,各鎮(街道)衛生院和民辦醫院也正逐步推進長期護理床位建設。
協議合作。全縣所有養老機構和照料中心均與就近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了養老、醫療平臺的對接。醫療機構結合自身服務能力和資源配置情況,為住養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上門巡診、康復指導、轉診治療、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同時為老人開通預約就診和急救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則主動承接醫療機構內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機構內設。積極引導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服務站,醫療機構開設長期護理床位,目前已有保利安平和熹會、中山養老服務中心等兩家民辦養老機構內設護理員、衛生服務站,入住老年人能夠享受“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便利。
注重多元服務,推進居家醫養無縫對接
責任簽約。嘉善縣70%以上的照料中心均與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毗鄰建設,其余照料中心則簽訂協議,建立合作關系,每周委派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安排1-2個半天在照料中心開展上門蹲點服務,推動基層醫療服務常態化。同時,大力推廣家庭醫生服務,以責任醫生為主,與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開展契約式服務。對簽約老年居民建立規范的健康檔案,提供預約轉診、健康查體、保健指導、疾病干預等規范、優質、連續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目前,共簽約65歲以上老年人47462人,占全縣戶籍老年人口總數的65.67%。
資源內嵌。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發展社區嵌入式、小規模、專業化的醫養護一體化“微機構”,積極探索護理康復型、嵌入照護型這兩類醫養結合模式的特色化照料中心建設。目前,已建成以康復護理型為特色的南門社區照料中心,擁有護理床位6張,配備專業康復護理師等;建成嵌入照護型的張匯社區照料中心,擁有16張床位,接受老年人短期入住、病后康復等。
流動上門。在全省率先推出流動服務車,全縣共配備流動服務車10輛,實現鎮(街道)全覆蓋。每輛流動服務車均委托所在鎮(街道)衛生院負責運行,配備醫護人員和專業社工,重點為困難老人、高齡老人等提供日常身體護理、精神慰藉、代買代購、臨終關懷等上門服務,已有1.8萬多名老年人享受上門服務,這一做法被評為全省十大貼心民政服務品牌。目前,嘉善還依托“頤養云”智慧養老平臺,進一步優化車輛調度和實時監管,并將流動服務中采集的老年人健康數據納入平臺統一管理,實現網絡化、智能化。
創新保障機制,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政策先行。去年12月,該縣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縣域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不分城鄉、不分年齡100%納入制度保障范圍,共計44.3萬人,初期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20元,籌資總額5211萬元。保險待遇標準為:在定點醫療機構護理床位接受護理服務的,床日費標準為每日72元,養老服務機構床日費標準為每日48元,接受居家上門護理服務的,每月可享受1200元(支付方式以護理券為主)。
評估跟進。制定《嘉善縣長期護理保險實施細則(試行)》《嘉善縣長期護理保險統一需求評估辦法》《嘉善縣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探索第三方經辦機制,成立業務管理中心,推出護理項目服務包,共涉及基本生活護理、醫療護理、康復輔具租賃等28個服務項目。由民政部門牽頭成立失能評估委員會,負責全縣參保人員失能評估工作,目前共完成評估831件,符合享受條件的占比76.6%,待遇將在重陽節前統一發放。
服務提升。將康復輔具租賃納入長護險范疇,輔具種類包括護理床、電動輪椅、呼吸機、排泄機、護理床墊等常用的5大類,進一步拓寬了老年人的享受范圍。
強化人才培育,推進醫養隊伍全面優化
創新“1+X”模式帶人才。今年,該縣推進建設養老護理領軍人才工作室,引導素質高、技能強的護理領軍人才開辦工作室,目前共扶持創辦工作室 10個。各工作室采取“領軍人才+團隊”模式,以高級養老護理員、養老護理能手等為負責人,以醫療人員、專業社工為團隊成員,圍繞護理基礎知識、技能實操等,常態化開展養老護理帶培工作,目前,已累計帶培服務人員100多名,有效緩解了基層護理服務力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采取政校合作育人才。針對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年齡偏大、以“4050”人員為主的現狀,采取政校合作的方式,在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三年制養老服務專業,四屆共招收生源105名,其中36名來自慶元縣。
優化激勵制度留人才。為留住護理人才,出臺專門考核激勵辦法,規定實習期內享受不低于全縣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實習津貼,轉正后薪酬待遇不低于上年度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 1.2倍。今年6月,首批實習生已與各養老機構簽訂勞動合同,為養老機構注入了新生力量,有效避免了護理人員青黃不接現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