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在祖國的東北邊陲,坐落著這樣一座城市。它很冷,年平均氣溫低于0℃,最低氣溫超過-40℃;它包容,全市有39個民族,其中包含鄂倫春、俄羅斯和鄂溫克族等22個人口較少民族;它“洋氣”,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黑龍江相望,最近處僅700多米。它便是被譽為“中俄風情之都、北國養生福地”的黑龍江省黑河市。
在這樣一個自然條件特殊、人口構成豐富的城市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在黑河市遜克縣的社區簡報上,記錄著這樣一段話——
無論城鎮還是鄉村,無論轄區單位還是社會團體,只要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社區,不管是瞬間的“你們”,還是短暫的“他們”,都終將成為共同的“我們”。
在同一個社區,形成的共同的“我們”,體現了每個人的態度。
貼心,社區服務呵護“我們”
社區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單元,它的便利性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在愛輝區花園街長海社區,為了實施便民工程,打造服務群眾的“貼心家園”,可想了不少點子。
推行集黨群建設、社會保障、社會事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開拓了互聯網、手機公眾平臺、微信群、電話等服務手段;推出了“預約服務”“延時服務”“AB崗錯時服務”“上門服務”“網上服務”項目,并送上“連心卡”“便民服務手冊”;開設代繳電費、電話費、報刊費、收發快遞的便民服務點;推動“三社聯動”建設,開展心理疏導、為老助殘服務、就業指導等。
黑河社區為了能及時發布社區動態,讓社區居民有一個平臺去了解社區政策、社區活動等內容,特意開通了“黑河社區”專屬博客。
登錄博客,可以看到目前最新的一條博文是8月28日發布的《愛輝區鹿源春社區開展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實踐活動》,更新及時,內容實用。再往前翻,鹿源春社區組織的老人免費健康體檢、聯通社區組織的黨員干部觀看影片、福龍社區組織的端午節慰問貧困家庭等,每個活動都及時送到居民面前。
雖然如今博客的使用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但它方便居民隨時查看、篩選、跟進,是一種貼心實用的社區服務手段。
用心,社會組織活躍“我們”
在黑河社區,有一個人的名字可是如雷貫耳,他就是全國五星志愿者、美羅藝術團的團長王志富。
據黑河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科長蘇博介紹,這位王團長是個奇人。他拿出十幾萬的個人積蓄,購買了多種樂器器材,組建了黑河市美羅藝術團,組織社區老年人進行學習、表演。在他的藝術團中,共有成員126人,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53歲。大大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業余生活。
幾年來,美羅藝術團先后組織演出不同題材、不同地域特點、具有地方特色的各類節目1000余場次。
自2010年至今,美羅藝術團已連續參加七屆中俄文化大集系列主場活動。2014年至2017年,連續四年承辦“中俄老年人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使中俄老年人文化交融的藝術魅力在國內外綻放。
美羅藝術團還積極支持黑河市民政局與俄阿州人社部主辦的“中俄跨國旅居養老活動”,成功承辦“同飲一江水共敘敬老情”首屆黑河中俄跨國旅居養老互訪活動專場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
此外,美羅藝術團發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先后與“黑河好八連”、黑河森警支隊、黑河邊防支隊等結成軍民共建單位。每逢元旦、春節、八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藝術團都會到軍營里為官兵包餃子。
這樣一個社會組織,帶領著社區中的老人們,走進軍營、走上舞臺甚至走出國門,發揮了他們的余熱,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暖心,社區網格守護“我們”
自2012年起,黑河社區開始了網格化管理,這一管理模式增進了社區鄰里之間的了解與聯系。
如愛輝區花園街長海社區,在小區內安裝“三亮”公示欄,包括:一亮負責本轄區社區工作者和網格長的照片和聯系電話;二亮社區工作職責和服務范圍;三亮物業維修、供水供電、家政、網絡等聯系電話,從而更方便開展生活顧問服務。
此外網格化管理推行網格長“三帶+三個百分百”工作法,“三帶”是指帶著問題敲門入戶、帶著任務敲門入戶、帶著服務敲門入戶;“三個百分百”則是指:入戶率達到百分百、為群眾處理問題滿意率達到百分百、熟悉常住居民率達到百分百。
基于這樣的服務態度和服務理念,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對居民信息的全面掌握,“有時候甚至連公安部門都需要到我們這里來調取信息,因為我們掌握著這個城市神經末梢的信息。”蘇博介紹道,極端案例體現在社區出現的一起案件上。“曾經某社區來過一個逃犯,在內陸城市犯罪后,逃到邊境城市,以為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一來到我們社區,就被網格員注意到了,經過比對確認他是被通緝的逃犯,迅速報警,為警方逮捕犯人提供了極大幫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年8月31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