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江蘇省民政廳八項舉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時間:2018-08-0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馮 佳

江蘇省民政廳近日出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八項舉措,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他們以制定任務分解清單的形式,把基層民政工作細化為八大項22個方面,責成社會救助處等9個處室具體落實。

“強落實”制定八大項22個方面任務清單

江蘇省民政廳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莊嚴寫入黨章,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民政部門是聯系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的單位,肩負著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等重要職能任務,必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奮勇當先、積極作為,切實履行好職責與使命,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貢獻力量。

八項舉措分別為:提升農村社會救助水平,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深化農村和諧社區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及志愿者參與鄉村振興,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強農村困境兒童保障和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深化農村殯葬改革,發揮行政區劃調整的促進作用。省民政廳要求各處室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加大推進力度,對照任務清單,將八項舉措22個方面逐條抓好落實,確保中央、省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兜好底”落實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離不開農村貧困人口的振興,目前江蘇有125萬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為了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江蘇民政積極發揮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功能。在八大項民政工作中,民政廳將第一項列為“提升農村社會救助水平”,強化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保障困難人群“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確保到2020年全省農村低保最低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500元。將低保邊緣家庭中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按照單人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明確到2022年,全省以市為單位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提高農村醫療救助水平,將低保標準2倍以內的低收入家庭中的大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矛盾。全面建立并完善急難對象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對因病、因災和意外事故造成個人或家庭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及時給予救助。

作為全國老年人口數第三高的省份,如何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尤其是經濟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江蘇省民政廳將“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列為第二項振興舉措。加大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到2022年,基本建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尤其是經濟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推進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到2020年,全部轉型升級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保障特困供養對象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大眾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緊貼農民需求,改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到2020年,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5%以上。大力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離家不離村”的養老服務。

對全省近25萬農村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一是要求常態化開展關愛保護,加強對留守兒童,以及社會散居孤兒、監護缺失、重殘重病等困境兒童家庭的關愛服務。確保無人監護、無力監護農村留守兒童100%納入有效監護范圍。二是加強關愛服務隊伍建設。依托社區、學校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基本實現鄉鎮農村留守兒童督導員和村(居)農村留守兒童主任全覆蓋。大力培育兒童福利、兒童關愛方面的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入社會力量開展關愛服務。

“重服務”積極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江蘇省民政廳不僅在提高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上下功夫,還積極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夯實村級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江蘇省民政廳要求深化農村和諧社區建設。優化鄉村治理體系,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引導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深化村民自治機制,修訂《江蘇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探索建立農村社區協商目錄。增強農村社區服務功能,按照每百戶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加強農村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到2022年,“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建成率達到100%,全面實行村級公共服務事項全程委托代辦機制。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向非戶籍居民覆蓋,促進外來人口社區融入,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站式服務、全科社工”,推動農村社區公益性服務、市場化服務共同發展。

為了更好、更全面地服務農村,江蘇省民政廳要求社會組織管理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人事教育和社會工作處要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及志愿者參與鄉村振興。加強農村社會組織培育,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形成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協調配合、共同開展農村服務的格局。

此外,江蘇省民政廳還要求救災處,加強全市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基層減災能力建設。區劃地名處發揮行政區劃調整的促進作用,優化鄉鎮行政區劃設置、提升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8.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