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葉金鑫 梁敏欣
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是社會組織領域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一場斗爭。廣東堅持全面鋪開、不留死角,瞄準重點、嚴抓緊打,分類施治、打糾并舉。截至目前,全省共發現涉嫌非法社會組織219家,公布148家,已依法處置178家,對非法社會組織的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在聯動協作上下功夫
廣東省民政廳把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縱橫聯動,多方深挖線索,形成強大合力,確保打擊整治工作取得實效。省本級制訂出臺符合廣東實際的工作方案,成立專項行動協作小組,多次召開推進專項行動工作會議。部門之間暢通報送渠道,發現線索24小時內報送。同時,加強省、市、區之間的溝通對接和信息線索交換。全省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及時挖掘捕捉、分析研判非法社會組織活動信息,迅速鋪開執法網。
廣州市民政局收到“全球生命療養聯合會”相關線索后,通過前期核查得知,該會未在民政部門登記,在境內以社會組織名義向群眾收取高額費用,開展相關活動,符合立案情形。7月24日,廣州市民政局對“全球生命療養聯合會”進行立案調查,并制訂詳細的查處行動方案。8月9日,在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廣州市民政局聯合天河區民政局,會同公安、工商、街道等部門前往“全球生命療養聯合會”辦公場所進行現場調查取證。在搜集相關標識、授權證書、開展活動圖片等證據后,約談該機構相關負責人,制作詢問筆錄。據調查,“全球生命療養聯合會”為某公司在香港登記成立的分行名稱,此情況涉嫌境外非政府組織在境內開展活動。目前,廣州市民政局已依據相關規定,移交公安部門依法處置。
在線索核查上求突破
廣東省民政廳針對非法社會組織活動隱匿性、欺詐性較強的特點,加強輿論宣傳,發揮新媒體優勢,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調動鎮、街和村(居)委的積極性,及時發布嚴厲打擊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的通知公告,公布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宣傳甄別非法社會組織方式方法,普及合法登記社會組織途徑,設立“隨手拍”有獎舉報及電話、郵箱等舉報平臺,在全省范圍內張貼《致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封信》,發動人民群眾參與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鼓勵社會公眾舉報非法社會組織,廣泛搜集舉報線索和相關證據,擠壓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空間。一些群眾、村(居)委干部和村(居)民為“查非打非”提供了重大線索,甚至包括非法社會組織開展違法活動的直接證據。
廣州市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委托第三方機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重點排查“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以國家戰略名義騙錢、斂財的非法社會組織。中山市制訂多層次的全媒體宣傳方案,安排專項經費設立有獎舉報平臺,有針對性地印制了9000份相關宣傳海報,由鎮區安排專人張貼在全市277個村(居)的群眾聚集地,力求做到家喻戶曉。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從多種渠道排查深挖,例如,從日常與社會組織接觸時收集的名片中,留意是否有疑似非法社會組織,從朋友圈和微信群中關注是否有疑似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信息等。
在打糾并舉上做文章
廣東各級民政部門認真研判辦案重點和風險點,采取多部門聯合執法、積極引導合法登記等方式,打糾并舉,以糾促建,營造社會組織積極健康的發展環境。全省按統一分類標準,梳理研究案件線索,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按危害程度制訂案件辦理計劃。對于非國字頭,危害性不大的,一般采取勸散或引導登記;對于合法登記社會組織的非法分支機構,要求其自行解散或將情況通報給登記管理機關處理;對于國字頭或涉嫌騙錢斂財性質的,列為重點辦理案件依法取締。按規范執法流程,在案件辦理中注重證據的收集和固化,采取拍照、錄音、錄像等手段取證,規范填寫詢問筆錄和現場勘查筆錄。
今年5月4日,在梅州市公布的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中,“梅州市藍天救援隊”因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開展活動而被列入名單中,但由于其助民性質,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要求,市民政局與市應急辦、梅州市應急志愿者協會持續溝通協調,最終由梅州市應急志愿者協會接收大部分“梅州市藍天救援隊”隊員,設立應急救援分隊,并由梅州市民政局提供專門的救援物資倉庫和辦公場所。8月10日,梅州市舉行市應急專家大講堂暨市應急志愿者協會救援隊授旗儀式,宣布梅州市應急志愿者協會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梅州市民政局通過引導登記,資源整合,將其變為合法,既做到了依法處置,又促進了社會組織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