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海船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那卡村貧困戶李定朝的女兒因股骨頭壞死導致行動不便,在當地治療半年后仍未康復。2016年,由自治區民政廳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黃歡入戶調查了解這一情況后,把她的困難納入“一幫一聯·扶貧超市”,作為扶貧項目向社會尋找救助。很快,自治區民政廳直屬單位在“扶貧超市”上就認領了該項目,把李定朝女兒送到外地救治。半年后,其女兒康復回家還找到了工作。加上產業發展幫扶,李定朝家去年成功脫貧。
貧困群眾按需“點單”,幫扶單位一對一認領。自治區民政廳創新開展的“一幫一聯·扶貧超市”,以認領幫扶項目的方式,整合政府、幫扶聯系單位和社會力量三方作用,在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提供契機和精準幫扶平臺的同時,也為幫扶單位和個人落實幫扶責任,明確了具體幫扶方向、途徑和措施。
“菜單式”列明群眾需求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精準。作為自治區民政廳上一任脫貧攻堅駐西林縣工作隊隊長,該廳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周俊杰從提出設想、組織實施、到初見成效,參與見證了“一幫一聯·扶貧超市”穩步發展的全過程。
周俊杰說,開展“點單式”幫扶,正是圍繞“精準”二字做文章。通過“扶貧超市”這個創新舉措,以認領幫扶項目的方式,有效整合了政府、幫扶聯系單位和社會力量三方作用。
像菜單一樣,“扶貧超市”詳細羅列出貧困戶需要什么。
那卡屯貧困戶韋秋萍的女兒韋小葉上高三,需要資助一年生活費3000元;木獨屯貧困戶何亞必想發展養殖業,需要3只羊;八門屯的通屯道路要維修,需要3萬元……在自治區民政廳官網的“一幫一聯·扶貧超市”上,可以清晰地找到西林縣八達鎮那卡、旺子、周幫3個貧困村的貧困戶所需幫扶項目,任何社會組織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在“超市”里認領想要幫扶的貧困戶和貧困村。
“每一個幫扶項目都是實地入戶調查,與貧困戶商定下來的,貧困戶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因戶施策、因人而異。”黃歡介紹,根據實際情況,“扶貧超市”共設置捐資助學、脫貧產業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方面內容。
精準聚焦快速幫扶
“感謝他們捐助10萬元援建了我們村的蓄水池。”周幫村原第一書記黃景偉非常感激廣西陽光玫瑰愛心扶貧救助基金會。作為西林縣貧困戶最多的貧困村,能讓村民喝上“放心水”一直是個大問題。
該問題被列入“一幫一聯·扶貧超市”后,廣西陽光玫瑰愛心扶貧救助基金會就認領了,并協調資金快速落實到位。
根據實地調查情況,自治區民政廳脫貧工作隊把關愛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項目也放入“一幫一聯·扶貧超市”。廣西卡絲基金會與廣西眾益社會工作研究服務中心共同“點單”該項目,派出社工去西林,開展心理輔導、日間照料、法律援助等服務。
“扶貧對象的需求精準細化,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提供了準確信息。”廣西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黃國良表示,“一幫一聯·扶貧超市”搭建了供需平臺,利于精準幫扶、有的放矢。
今年3月,廣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駐西林縣工作隊在“脫產”完成兩年的任期后成功換屆。自治區民政廳派駐新的幫扶工作隊繼續在西林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按照上級要求,今年西林縣將要實現脫貧摘帽,任務艱巨。新任工作隊長韋福生表示,目前已根據最新的入戶調查情況篩選出一批脫貧產業項目,并通過“一幫一聯·扶貧超市”找到了認領的幫扶機構。今年9月,自治區民政廳將組織多家社會組織前往當地進行捐資捐物。“我們要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有產業,實現脫貧后的可持續發展。”韋福生說。
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
“一幫一聯·扶貧超市”的推出,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和非政府部門以扶貧項目為依托,助推精準脫貧;另一方面也對改變當前脫貧工作中存在政府熱、社會弱、市場冷的局面和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自2015年10月“一幫一聯·扶貧超市”推出至今年7月,廣西慈善總會、廣西扶貧基金會、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等24家社會組織和自治區民政廳及其直屬單位積極參與幫扶項目的認領,共募集到幫扶資金及物資折款1200多萬元。該廳駐西林縣扶貧工作隊也正在把貧困村產品銷售等放入“一幫一聯·扶貧超市”,進一步擴大幫扶內涵。
在綜合施策下,2017年底,自治區民政廳在西林縣的3個聯系點貧困村——那卡村、旺子村、周幫村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4.65%、42.6%、44.63%分別下降到1.6%、22%、24.19%,其中,那卡村率先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實踐證明‘一幫一聯·扶貧超市’務實高效。”自治區民政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韋力行表示,這一創新舉措讓扶貧部門、扶貧工作隊、后援單位更加注重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真實情況和困難,更加注重發揮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并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推動精準脫貧取得更大實效。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