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優質+均衡”:上海市長寧區“幸福養老”的創新實踐

時間:2018-09-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俊  王正玲

長寧區,這里擁有上海最集中的涉外高標準商務辦公綜合區、老上海的花園別墅區和普通的居民住宅區。截至2017年底,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到20.51萬人,占總人口的35.3%,老齡化程度超過上海平均水平。

長寧的養老服務水平同樣要以“國際精品”意識,打造老年人“幸福養老”的福地,這是長寧區委、區政府挑戰“銀發浪潮”的勇氣和決心。為此,區民政局開展了地毯式調查,以客觀翔實的數據資料為制定養老事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今年以來,長寧區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以“優質+均衡”為目標,制訂2018-2020年三年行動發展計劃,發布多個與養老相關的指標體系和工作規劃。計劃3年內新增養老床位1100余張,新增護理床位1964張,累計建成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37家、長者照護之家12家。

“幸福養老”的實踐在“優質+均衡”的雙引擎驅動下正在長寧全面開展,它推動著養老服務設施的優化布局和小型化、嵌入式養老設施建設,激發起社會力量參與養老的積極性,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養老服務可知、可選、可及。

破“圍墻”,服務資源向社區延伸

在寸土寸金、空間資源極為稀缺的長寧區,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平衡、充分的服務?

走進北漁路,沿街數百米墻上是數十幅“新24孝”彩繪作品,參考了豐子愷的畫風,寥寥數筆盡是人間情味,呈現出“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經常為父母拍照”等版面主題。北新涇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申寧苑”就坐落于此。這是一棟獨立的三層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

上午10點,一樓的日間照料“樂寧坊”里老人們正在做著游戲,而隔壁的餐廳“鮮寧坊”已經飄出了飯菜香,5名工作人員正忙著將飯菜裝盒。承擔為老助餐和日間照料服務運營的是夕悅老年頤養中心,負責人盛勤琴介紹:“16個日托托位供不應求,我們率先實施了分時段照護和全天候照護模式,讓更多老人享受專業服務。為老助餐每份餐費11元,菜譜都是專業營養師配置的,一周內每天不重樣。這里每天為298位老人提供助餐服務,除80多位來此堂食其余都是行動不便需要送餐上門的。因場地有限,每天要趕在老人來用餐前完成裝車。”

二樓是康復訓練的“康寧坊”,設有休閑茶吧、多媒體活動室。三樓是長者照護“和寧坊”,設有16張床位,專為老人手術后家里無人照料及遭遇其他困難時提供臨時照料,一般不超過3個月。承擔長者照護服務運營的福壽康居家康復護理機構工作人員說,16張床位顯然供不應求,必須經過第三方專業評估,評估等級要達到四級才能入住,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頂樓則為“空中康樂花園”,有興趣的老人可以在這里種上自己喜愛的蔬菜。

區民政局局長章維說:“建設‘申寧苑’是區里的一項為老實事工程,它沒有‘圍墻’,真正將服務延伸到了社區。目前這樣的為老服務中心全區已建立5家,到年底要達到10家,實現長寧區九街一鎮各有一家。”長寧區以設施建設為支撐,如今全區共有養老機構44家,床位6150張,戶籍老年人床位擁有率達3%,位列中心城區首位。全區所有公辦養老機構和60%的民辦養老機構均開展了日托、助餐、助浴、助醫等延伸服務,更有部分養老機構將開展護理員上門服務,既解決了老人日間基本生活問題,也豐富了老人精神生活。

除壁壘,政府、社會共同推動幸福養老

面對人口深度老齡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長寧區打破行業壁壘,政府、社會共同推動幸福養老。該區成立了以區長任組長,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和分管養老及衛生的兩位副區長任副組長,27個委辦局、街道鎮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完善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10大類30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試點“進度條”。

于是,“一中心、多網點、全覆蓋”的社區為老服務網絡于今年初在長寧區開始布局。按照 40平方米/千人和打造15分鐘為老服務圈的要求,每個街鎮建設一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至少一家長者照護之家,每4到5個居委會建設一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每個居委會建設一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由此繪制“街鎮綜合服務圈—社區托養服務圈—居民區活動圈—鄰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合一的15分鐘為老服務圈。

長寧區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997萬元,為了科學安排試點資金,專門制定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將2997萬元資金分解到93個具體項目,分配至各街鎮或區民政局。在資金投向上,堅持試點資金以打造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軟環境和軟實力為主、硬件設施建設為輔的原則,將近80%的資金用于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品牌化、標準化、信息化等軟件提升項目。2018年市、區兩級財政投入4億元用于支持長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市、區配套資金是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13.3倍,試點資金的杠桿作用得以充分體現。同時,區里還委托了第三方加強績效跟蹤與評估,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高效。

資金有了,場地仍然是個“瓶頸”。“協調區內國企,盤活閑置資源”,長寧區政府找到了突破中心城區養老空間限制的另一新路徑。在政府的協調下,今年從區屬國企新長寧集團盤活了閑置資源30處,用于建設各類社區托養設施。

來到“新長寧慧生活”居家養老體驗館,這里是“物業+養老”模式的一個線下創新,是新長寧集團下屬物業公司設立的嵌入社區小微機構。原本是物業公司一間100平方米的空置房,如今改造成了溫馨的居家養老體驗館:綠色的座椅、原木色的桌子……常來體驗館的殷老太說:“有一次我在附近醫院看病,突然眼花腿軟回不了家,當時我女兒正在上班趕不回來,情急中我想起了‘慧生活’,立即撥通了電話,他們很快趕來把我安全接回了家。”

“慧生活”還鏈接了線上APP服務平臺,經養老業務培訓后的保安、保潔、保綠、保修服務人員,接到需求信息便會上門為社區特殊困難老年群體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以及緊急援助、家政服務、各類維修、叫車出行等20余項標準化服務。“慧生活”體驗館統一裝修,統一標識,大都開設在公用空間緊張的老舊小區,很受老年人歡迎。

長寧區甚至把居民住宅樓里的空間也充分利用了起來,如果這棟樓有寬敞的大堂,那么也會辟出一塊空間布置成老年人活動的微型設施,同樣也深受老年人青睞。

除了緩解場地的困境,長寧區在打破部門壁壘上也進行了探索。對一些高齡老人尤其是失智失能老人來說,在家里養老,專業護理是一大難題。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頤家護理站,2015年就將居家養老服務站、頤家護理站、社區衛生服務站三個功能載體融合起來,成為上海市首家“三站合一”的社區醫養服務試點。在區民政局、區衛計委的合作支持下,頤家護理站打通了民政和衛生服務機構的跨界限制。家住江蘇路某小區的鄭美鳳今年已93歲高齡,體弱多病的她接受專業的醫養服務機構頤家護理站上門服務已經3年,老人和家屬都非常滿意。

在200平方米的頤家護理站內,有專科醫生診室、家庭醫生工作室、中醫康復理療室等,還有護理站專職團隊,提供基礎護理、醫療護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療、生活照料等服務,可定期為老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頤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分別為程度不同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不同層次的護理康復,同時還可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如此“三站合一”的社區“醫養結合”、實現醫保聯網結算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滿足了老年人醫康養護的需求,僅今年上半年,累計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康護服務6800多人次,服務滿意度達98%。

到年底前,長寧區將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在所有街鎮全覆蓋,建成日間照料中心15家,助餐點54家,“惠老家園”體驗館16家,老年活動室190家,睦鄰點323家。

長寧區還針對養老服務人才稀缺的短板,重點建設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目前長寧區已建立1個養老實訓基地和4家養老護理培訓機構,預計2018年至2020年將培訓養老從業人員3000人次,逐步形成一支規模適度、年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優良、尊老敬業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同時,長寧區鼓勵扶持新建養老機構以委托管理等方式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培育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市場環境。

謀發展,打造“養老淘寶”

針對廣大老年人對養老政策不熟悉、養老資源不了解等信息不對稱問題,長寧區開展了“社區養老顧問”試點,編印《長寧區“幸福養老”地圖》,發布《長寧區幸福養老便民手冊》和《養老顧問手冊》,推出“養老服務包”,依托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建立區級養老顧問團隊,鏈接養老資源、參謀養老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政策和養老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申請、緊急救援等服務,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為養老需求“開處方”,長寧區正在進一步打造“養老淘寶”。章維描繪了“幸福養老”的美好愿景:“未來我們只要打開網站或者微信,點擊‘養老顧問’,就可以對自己能享受的公共養老政策一目了然,也可以像點餐那樣選擇自己想要的養老服務,不出家門,盡享信息化養老服務。”

在大數據發展步入快車道的時代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

近年來,長寧區積極推進“智慧高地”建設,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民生領域得到了規模化應用,百姓生活中越來越多地融入智慧元素。

2017年底,長寧區入選全國首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區,轄區3個街道榮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區政府將智慧養老納入“十三五”信息化頂層設計,投入600萬元建設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向老年人提供主動關愛、便民服務、“一鍵通”及“24小時”緊急援助等服務,還建立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全過程監管系統,實現了服務過程可視化、數據化、報告化。

在此基礎上,長寧區還在上海率先將敬老卡打造成為具備養老服務結算卡、服務記賬卡、市場優惠卡等功能的“一卡通”綜合為老服務卡,同時建立了全區統一的養老服務呼叫中心,并推進智能健康養老產品應用,為5000戶高齡獨居老人配備智能“安康寶”套餐,讓老人生活方便又安全。

作為全國首個“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長寧區還通過政策扶持,吸引了華燕房盟、晨訊科技、新長寧慧生活、頤家、夕悅、福壽康、友康等一批“互聯網養老企業”入駐,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快速發展。

今年,長寧區再次攜手華為聯通共建“虹橋智谷”,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這必將為長寧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和應用插上騰飛的翅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2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